37.1℃ 史上最热中秋节!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宋赟 张慧丽 通讯员 宋黎胜

有人热到中暑 今天再热一天,明天降温,周末继续热

昨天傍晚,中秋节的满月与望宸阁交相辉映。 记者 陈中秋 摄

“我推门出去,热了一跟头”“风吹在身上都是热的”“10月份还在吃藿香正气胶囊,真是活久见”“再热下去,要过年了”……霸道的副热带高压,再加上勤奋的太阳公公,今年的中秋真的是“热炸了”。

气象数据显示,昨天我省有6个国家气象站超过了38℃线,其中杭州建德更是以39.0℃的傲人成绩,热到了全省第一,并同时热到了全国第一(两个时次均位列全国气温榜榜首)。

杭州主城区也热到了37.1℃,一下打破了三个历史纪录——全年高温日数纪录、最晚高温日纪录以及史上最热中秋节纪录。

但是晴热也是有好处的,因为少云,大家有没有发现今年的中秋月亮,看起来特别大、特别亮?

赏完月亮,杭州人还可以继续赏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马上就是农历八月十八了,又到了传说中观钱江潮的最佳时期。杭州林业水利局发布的潮汐预报显示,今天开始钱江潮将再次迎来大潮汛,大潮来临时,常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声势会非常壮观。

钱江潮虽然壮美,但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大家去观潮一定要先谨记两字——安全。

天气小姐姐再次提醒大家,在现场观潮时一定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到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堤塘附近,以及丁字坝或水上码头、护岸的盘头上观潮。不要越过防护栏到海塘外平台、护坡、河滩、丁字坝等上面去游玩,更不要在夜间、潮汛期等危险时段下江。涌潮到来时,人切莫与潮水抢道,不要相互拥挤,避免发生人被潮水卷入的伤亡事故。

都中秋了,怎么还这么热?

气象数据显示,自1957年杭州站建站以来,仅有两年的中秋节出现了高温天气,分别是1995年9月9日的35.7℃和2005年9月18日的35.2℃。而昨天,杭州站最高气温直接冲到了37.1℃,体感温度更是突破了40℃,毫无悬念地成为史上最热中秋节。杭州今年的高温日数纪录也因此达到了68天,但这个纪录今天大概率就会被打破。

市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报告: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今天我市大部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4-37℃,请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并注意用火用电安全。

这都中秋了,“夏姑娘”怎么还对杭州“死缠烂打”?究其原因,又是副热带高压在发飙。中央气象台预报显示,这周末杭州还将再次冲上35℃高温线。

很多人问,今年会刷新最晚入秋纪录吗?目前,杭州最晚的入秋时间是2006年的10月23日。

另外,天气小姐姐不得不提醒大家,假期已接近尾声,准备返程的小伙伴请注意,在冷空气渗透的影响下,今天午后局地有阵雨或雷雨,由于白天最高气温仍有35℃左右,大气不稳定能量足,易激发出强对流天气,雷雨时短时风雨较大。

8日-9日的气温有所下降,最高32-33℃,虽然算不上凉快,但也算能在闷热的高温天里,缓上一缓了。

北方大降温,南方“烤验”继续

全国天气方面,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已于昨天凌晨在广西防城港再次登陆。预计其未来会继续向西偏北方向移动。气象专家提醒,未来台风虽然减弱,但仍会给云南、贵州等地带来强降雨,云贵地区地质条件较为脆弱,要警惕暴雨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如果你计划去这些地方游玩,还请留意当地天气预警。

与此同时,“你在北方裹着貂,我在南方露着腰”的情景也将再次上演。

受冷空气影响,未来三天,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华北、黄淮等地先后有4-6级风,阵风7-8级,内蒙古东北部局地阵风9级;气温先后下降4-8℃,局地降温10℃以上;此外,今天,新疆西南部、西藏西南部、青海西南部等高海拔地区还有中到大雪或雨夹雪、局地暴雪。

在北方大降温的同时,江南、华南等地则将继续接受高温“烤验”。未来一周,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北部和东部、广西东北部、湖南南部、湖北东南部、安徽南部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8℃左右。玩归玩,谨防中暑。

从医20多年,难得在10月接诊到中暑病人

10月6日凌晨1点多,输完液离开医院,35岁的郑先生还是有点蒙,10月份了,自己干点普通的活,再就是外出办点事,怎么一下就中暑了呢?

10月5日晚上7点多,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值班医生诸葛斯亮接诊了郑先生。据郑先生说,最近几天忙忙碌碌的,当天高温下干点活又外出办事情后出现头晕恶心,随后发生全身痉挛,被人送来医院。

诸葛斯亮根据病史、相关症状及检查,考虑郑先生是中暑了。经过一系列针对性处理,郑先生病情稳定后离开医院。

“从医20多年,在10月接诊中暑病人很少见。”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医师李茜说道。

李茜主任提醒,接下来还有高温天,防晒防暑不能松懈,尤其是年高体弱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尽量少去室外。

在高温天外出游玩或工作时,切忌在正午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应使用遮阳伞、太阳帽等有效防晒工具做好防晒工作。每天至少喝1.5-2升水,别等口渴了再喝。此外,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尽量少熬夜、别通宵娱乐,避免过度疲劳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让暑热及疾病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