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来摩登新拱北 领“151车票”、逛怀旧市集……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俞婷莉 通讯员 徐晗翎

大运河拱宸桥城市共生记忆馆 街道供图

清晨用咖啡搭配烧饼,中午品尝比萨配豆浆,甚至一早就能享用潮汕牛肉火锅,这便是拱墅区拱宸桥街道蚕花园社区居民眼下的日常一幕。

2023年,蚕花园未来社区开工建设,涉及面积达20万平方米。其中的蚕花港邻里综合体,嵌入大运河社区食堂、大运河拱宸桥城市共生记忆馆、农贸市场、户外健身场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社会治理综合服务拱北分中心等,是集公共服务、运动休闲、商业配套于一体的社区民生服务综合体,服务惠及拱北片区2万多名居民。

一栋楼就是一个综合体

居民买菜、看病、锻炼都不出楼

一楼农贸市场买菜,二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顶楼乒乓球场锻炼身体,地下还有博物馆“翻翻历史”。

徐阿姨在蚕花园农贸市场卖菜卖了20多年,和蚕花园好多居民都是老朋友了。4月,她搬进全新的“蚕花港”,如今这是入门的第一家蔬菜店。她说,现在环境好多了,在里面工作也舒服了,还可以再卖20年。

“刚开业算你便宜点,零头都抹掉了。”徐阿姨说的“开业”,指的是蚕花港邻里综合体大酬宾,消费满30元即可参与抽奖,兑奖处的奖品堆成小山,等着居民带回家。

“大运河拱宸桥城市共生记忆馆”位于蚕花港邻里综合体地下一楼,通过时间轴、老地图、老物件等形式,讲述拱宸桥从1631年的一根桥木到世界文化遗产点的演变历程。

临展厅的书画是由浙江省古运河老年书画研究会提供的,前几天刚布置好,会员蒋蓉燕就来看了。“现在变化很大,日新月异。”68岁的蒋蓉燕在桥西生活了7年,8岁搬到桥东的杭一棉宿舍。

虽然近些年,蒋蓉燕已经搬离拱宸桥,但她读的老年大学还是选回了老住处,“我之前工作在华丰造纸厂,和拱宸桥有很深的感情”。

“记忆馆分为‘因河而兴’‘枕水共融’‘乘运再起’几个展厅,不仅有15亿像素的拱宸桥摄影大片、3D打印的模型,还有旧城改造指挥部的场景复原,也展示了大运河申遗、杭州亚运会的瞩目盛况,让观众从多维度感受人、河、城共生的魅力,不断焕新的摩登气质。”拱宸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

蚕花园社区的“老居民”俞先生带着7岁的小朋友来逛记忆馆。俞先生2000年左右搬进蚕花园社区,在他的记忆里这一片在原先的麻纺厂附近,“我是爷爷奶奶那辈拆迁搬到蚕花园这块地的,在建房子以前这里是一片芦苇荡,我放学还会来这里找芦苇玩”。

父子俩走到“乘运再起”展厅,这里布置了老厂生活场景和有轨电车151站的复原场景。“你看,这个151站是在宁波路的,起点站在现在区政府附近,以前坐车两分钱一站路……”

逛市集、定制报纸、抽奖……

十一假期

还能领初代“151公交车票”

蚕花港广场的“宸之秘”摊位,聚集了不少年轻人。“打卡换文创”,只需在记忆馆、农贸市场、摩登市集分别拍摄,将打卡照上传社交平台,即可兑换记忆馆的开馆礼“151车站”纪念车票冰箱贴。

蚕花广场“老社区·新生活”的摩登市集里,近30个摊位汇聚怀旧手作、潮流文创、民俗工艺、特色美食,还有志愿服务、露天电影、银发乐队和年轻音乐人的演出。

“蚕花港”门前的复古报纸机前则排起了长队,0.99元就能定制一份个人头版《拱宸日报》。

从买菜抽奖到屋顶打球,从逛展打卡到市集听歌……拱北的“摩登”不止于外表,更在于那份融合了市井温度与未来气质的社区新生活。

蚕花港邻里综合体的正式亮相,拱北也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每一位居民和游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