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江入怀 潮涌未来 4公里多彩潮岸启幕 点亮钱江新城二期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毛雨佳 通讯员 叶伊婧

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项目设计横断面图

杭州日报讯 安澜潮岸,江城相融。在钱塘江北岸,一条集防洪、生态、休闲、文化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活力带正徐徐展开。

2023年3月,由市城投集团下属钱江新城开发集团负责实施的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项目正式动工。历经两年多匠心营造,该项目如今已完工,将于10月1日正式向市民游客开放。

作为杭州市城市重点发展区块之一——钱江新城二期的标志性项目,该工程西起彭埠大桥东、东至和睦港,全长约4公里,总投资约32亿元。

其在设计建设上突破传统水利工程的局限,实现单一功能向防洪御潮、交通改善、生态修复与景观提升等多重功能复合升级,将防潮标准从100年一遇大幅提升至300年一遇;更以“融合设计”为理念,将硬质海塘转化为可亲近、可体验的城市公共客厅,生动诠释了“江城一体”的现代治水理念。这一力作,正是钱江新城开发集团回应“后亚运时代,杭州新的城市地标、发展引擎、增长能级看哪里”这一时代之问,交出的圆满答卷。

拥江入怀 筑牢安全屏障

作为杭州主城区钱塘江北岸唯一具有岸线条件的成片待开发区块,钱江新城二期坐拥全长约6公里的城市公共滨水岸线,区位价值显著。

然而,该段海塘在提标前存在诸多短板:防潮标准仅100年一遇,与杭州高质量发展要求不匹配;之江东路沿海塘贯穿,割裂了城市与江岸的联系;景观多为防护密林,缺乏公共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

转机出现在2021年。随着《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行动计划》的印发,全省2014公里海塘朝着“安全提标、生态提质、融合提升、管护提效”的目标提速建设。

作为钱塘江北岸一线海塘的重要组成部分,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项目与杭州、海宁、海盐、平湖等其他北岸海塘共同组成防洪封闭圈,保护着杭嘉湖东部平原及沪、苏部分地区,是防洪御潮的重要屏障。项目被列入浙江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和浙江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成为杭州水网建设的标杆项目。

面对复杂的现状条件和多功能融合需求,项目创新提出三大策略:海塘提标、隧道下穿和安澜融合。

在海塘安全方面,项目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技术措施来为海塘“提标”:为海塘穿上“劳保鞋”,在底部开挖深槽并以大块抛石填充,抵御300年一遇潮水的冲刷;穿上“防弹衣”,用40厘米厚C35高标号钢筋混凝土覆盖海塘护坡及护坦,增强塘身耐久性和抗腐蚀性;戴上“安全帽”,将塘顶加高至10米高程,防浪墙加高至11.05米,减少越浪量,保证海塘内部安全。

在交通组织方面,项目将之江东路下沉为隧道,全长3.32公里,双向4车道,与海塘塘身融为一体,既节约了空间,又实现了江城无缝对接。通过将快速交通功能引入地下,有效减少了地面红绿灯和拥堵路段,为沿线居民及过往车辆单次出行平均节省20分钟时间。

在景观融合方面,项目将约17万平方米的绿地(占比65.1%)与地下隧道、江城空间有机融合,打造出一条“潮岸活力带”。这条活力带叠加在下方隧道上方,以“基础设施景观化”为核心设计策略,化不利为有利,颠覆了传统海塘“硬质、冰冷、单一”的防洪屏障形象。

工程投用后,将采用“水利安全精准管控、城市空间智慧运营、滨水生态价值转化”的多维一体运管新范式。水利工程由水利专门机构统筹水利设施与设备运维,通过数字化监测系统,对海塘安全、交通及设施状态进行实时监控与智慧化管理,确保工程长期高效运行。

克难攻坚 彰显杭州速度

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项目具有海塘与市政部分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布局上相互交融、空间利用上节约集约的独特优势,但在前期审批和建设施工中,也面临着重重难关。

面对全新课题,项目团队在前期做足了功课。过去两年中,团队多次赴海宁、上海等地考察取经,深入学习同类海塘安澜融合工程的审批路径和成功经验。他山之石,为项目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3年1月,项目接到“必须在3月底前开工”的“军令”。钱江新城开发集团火速抽调精兵强将组建项目专班,创新建立“专班统筹+专人专责+专家助力”工作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计划精确到小时,通过倒排工期、并联推进等方法,全面打响与时间赛跑的攻坚战。

在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审批环节跑出“加速度”。随着审批通道的打通,项目很快迎来了首个重大考验,并实现了“开门红”——2023年9月,在获得之江东路近4公里路段全封闭的交改方案批复后,工程指挥部展现出惊人的执行力,仅用12天就完成苗木迁移、管线改造等前置工作,1天内实现全线围挡封闭。首战告捷,为后续施工扫清了障碍。

在此后的各个重大节点中,建设者们始终迎难而上。

作为项目的核心组成部分,之江安澜隧道工程需要在确保钱塘江大堤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攻克软弱地层深基坑施工、复杂管线保护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建设者的智慧和勇气。

通过周密的部署和精细化的管理,项目团队成功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技术难度高、施工期间交通组织不便等困难。2024年8月,隧道主体结构较原计划提前30天实现全线贯通,且工程质量全面优于规范标准。

一系列关键节点的顺利完成,不仅展现了“杭州速度”的硬核实力,更体现了建设团队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速度与品质的完美结合,为工程全面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钱岸公园 点亮钱塘江畔

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项目不仅是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更是一次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实践。在这里,人文与自然辉映、古今与未来交融。

金秋十月,杭州城市版图迎来重要更新:绵延四公里的珍贵江岸线官宣其名——“钱岸公园”正式亮相,向市民游客敞开怀抱。

作为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钱岸公园的整体设计由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和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共同担纲,以“立体的潮”为核心设计理念,将潮水的动态美感融入钱岸公园景观、建筑及空间设计的各个层面。

“钱岸公园以‘魅力新潮岸,活力新潮带’为设计导向,致力于打造生态、功能与美学融合的复合型公共活动场所。”设计团队负责人介绍。绵延四公里的江岸线上,五处以“立体的潮”为设计语言的单体建筑,构成了一条“潮岸活力带”,这些小建筑融合驿站、展厅等公共服务功能,既呼应钱塘江潮涌的自然意象,也为市民提供了观景、休憩与文化交流的多元场所,成为连接城市与江岸的活力纽带:

“潮头驿”位于彭埠大桥下,以“立体潮”为灵感,建筑通透轻盈,衔接江景与城市界面,成为观江望城的视觉窗口。

“森氧驿”以“回头潮”为设计切入点,屋顶采用“微丘山谷”造型,结合立体栈道,将融合餐饮、展览与游客服务,打造多功能滨水文化驿站。

“乐活驿”以“交叉潮”为理念,将运动体验与建筑形态结合,营造充满动感的潮趣空间。

“灵动驿”借鉴“鱼鳞潮”意象,融入极限运动主题,并衔接地下车库,实现便捷通达与活力体验的结合。

“观潮驿”形似江上飞鸟,位于江流急转处,连接观潮平台,为观赏回头潮、冲天潮等自然奇观提供绝佳视角。

点缀于建筑之间的四大主题公园也各具特色:

御道城市公园邻近御道地铁站,设有观景平台、远眺台与休憩草坪,满足市民游客多样休闲需求。

五堡草坪公园将“活力胶囊”理念融入草坪设计,实现滨水岸带与城市功能无缝衔接,适合举办亲子活动、运动聚会与音乐节等。

六堡体育公园以“森林轴”为脉络,融入滑草、滑板等运动设施,打造集观景与活动于一体的多维空间。

七堡艺文公园毗邻杭州高级中学,设有多功能文艺空间、悬挑观景平台,推动校园文化与公共艺术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钱岸公园通过创新演绎古海塘文化,守护城市根脉,将千年潮韵融入当代生活场景。建筑以现代建筑语言转译传统堤塘形态,使历史文脉在公共空间中焕发新生,让市民在漫步休憩间感受时空对话,真正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城市记忆的当代延续。

一系列精心的设计,为钱岸公园注入了独特的灵魂,而其未来的持续活力,则依赖于科学的运营与丰富的业态。

据悉,钱岸公园将由建设单位钱江新城开发集团统一运营,依托约四公里的连续江岸线,背靠五堡、六堡总部集聚区,致力于打造一个融合多元主题空间与复合城市功能的潮流地标。

展望未来,钱江新城开发集团将积极引入特色餐饮、艺术展览等高品质业态,推动滨水空间从生态岸线向活力消费场景转化,并通过联动周边产业资源,构建“产业—休闲”互促的新格局,使钱岸公园不仅实现空间价值的升华,更让千年潮韵与都市生活在此交相辉映,助力未来总部湾国际化愿景实现。

立足新城 迈向滨水未来

作为钱江新城二期“江城一体”发展理念的重要实践,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项目的成功建设,是整个区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产业新高地,在此崛起——当前,钱江新城二期紧扣“高端商务区、总部集聚区、高层次人才汇集地”的战略定位,持续推动产业与城市功能深度融合。随着平安集团、西子集团、浙江沪杭甬公司、菲诺集团、浙江智谱、新和成集团、中国小商品城集团、润泽科技等一批龙头企业的相继落户,杭州城投·未来前湾、江河汇IFC等地标项目的快速推进,这里正逐步形成“总部经济+特色产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显著影响力的产业新高地。

未来总部湾,在此启航——作为杭州城投·未来前湾首发项目,五堡总部超核一期正如火如荼建设中。该项目规划总面积33.1万平方米,总投资53.98亿元,以“整体规划和而不同”为设计理念,构建“一轴、一带、一街”的布局,将城市繁华与江岸风光有机融合。目前,项目正在进行主体施工,计划于今年底实现主体结构结顶,2027年正式投用。这座以数字科技为引擎、生态理念为底色的总部综合体,不仅将成为企业云集的产业高地,更将成为展现杭州城市魅力的封面之作。

绿色生机,在此蔓延——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钱江新城二期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仅实现全域二星级绿色建筑全覆盖,更率先获评国家级“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从海塘安澜工程释放的26万平方米生态景观带,到依托绿道系统和慢行设施构建的8公里绿网,再到之江安澜隧道下沉改造带来的近5万平方米立体亲水空间——绿色,已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发展底色。

城市文脉,在此延续——钱江新城二期在加速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格外注重历史文脉的保护与再生。以古海塘文化遗存为载体,区域内创新规划7宗文化用地,未来将植入多元文化业态,构建历史与当代交融的文化生态圈。江河汇汇中公园、折线型滨江建筑群等空间作品,不仅重塑了城市的物理形态,更延续了“千年运河、百年钱塘”的文化对话,让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有温度。

民生福祉,在此扎根——区域内规划了30余所学校,其中天长观潮小学、贝赛思国际学校、钱江外国语学校、杭州高级中学(钱江校区)、明远未来学校等20余所已建成投用,6个邻居中心与高品质回迁社区陆续落地,与钱岸公园共同构建起“宜学、宜居、宜业”的15分钟生活圈,切实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归属感。

潮涌东方,新城崛起。回望江岸,堤固潮安,城水相融。

杭州市本级海塘安澜工程(三堡至乔司段海塘)一期项目不仅为钱江新城二期打造国际滨水活力区提供了关键载体,也为全国乃至全球滨水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杭州样板”。随着海塘安澜工程、之江安澜隧道、江河汇综合体、五堡总部超核(一期)等重要项目相继实施,钱江新城二期这片9.7平方公里的热土,正加速成为杭州“城市东扩”的核心引擎和面向世界的窗口。

在钱塘江畔,一曲关于城市、自然与人的和谐乐章正在奏响,一个更加开放、更具活力、更富魅力的杭州正迎潮而立、奔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