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更准、更快、创伤更小 数字智能骨科时代真的来了! 浙二骨科机器人培训中心成立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俞茜茜 周文锐 通讯员 鲁青 斯骋

都市快报讯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进入了精准外科新时代。以骨科机器人及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数智骨科创新生态,正在重塑骨科手术的未来。从传统“开大刀”的脊柱手术进入了微创化、精准化、数字化的“针孔”时代。

9月2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举行骨科机器人培训中心成立仪式。来自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骨科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见证骨科机器人培训中心的成立,推动数智骨科发展带来的创新成果。

据悉,浙大二院是全国首批引入最新一代骨科导航仪与O型臂的医疗单位,构建了多种骨科手术机器人、骨科导航仪和3D打印、术中CT机和磁共振等创新应用示范平台,实现骨科疾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全面推动骨科微创化诊治水平的提升。

前不久,浙二骨科更是迎来了“新员工”——脊柱手术机器人Mazor X。如今,浙二骨科已配备完整的数智骨科生态,成为全国示范性高地,展现了前沿技术与临床结合的无限潜力。

脊柱外科手术因为难度大、风险高,很多脊柱外科医生都希望有一款手术机器人,能够真正实现术中的精准化、微创化同时,使手术的安全性进一步得到提高。

浙大二院骨科副主任李方财介绍,随着脊柱机器人的出现,脊柱外科手术发生了很大变化,最大的优势就是“微创精准”,其次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我们在脊柱机器人辅助下开展手术接近一年时间了,目前大概有50例患者完成了脊柱机器人手术,初步结果显示,脊柱手术机器人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浙大二院骨科副主任林秾介绍,对脊柱转移瘤患者来说,从消灭肿瘤彻底性的角度出发,应该切得越彻底越好,但是切多了,就有可能影响患者的功能,甚至有瘫痪风险。脊柱手术机器人在脊柱转移瘤患者的治疗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

不久前,在浙二骨科主任叶招明教授的带领下,脊柱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了一例脊柱转移瘤患者的微创置钉手术,显著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浙大二院骨科主任叶招明教授表示,脊柱手术机器人的引进,是浙二骨科精准微创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也标志着浙二骨科在智能辅助手术与精准医疗方向迈上新的台阶。

“骨科机器人培训中心的成立,意味着数字智能骨科的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将持续深耕和拓展骨科机器人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和边界,希望通过骨科机器人培训中心的建立,把这些高精尖的技术和全国同道分享交流,培养更多医生掌握数智化时代的成果,加速数智化临床经验的推广,惠及更多病患。”叶招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