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博物馆“城中有座山”今日开展
吴山,杭州人非常熟悉,这里曾发生过哪些趣事?为此,杭州博物馆联合17家文博单位,从众多馆藏文物中发现了“蛛丝马迹”,策划了一场名为“城中有座山——杭州吴山的历史空间”的展览,并把这些珍贵的大咖“请”到现场。昨天,杭博举行媒体探营活动。
展览共计展出217件文物展品。其中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28件,三级文物47件,展出时间从即日起至2026年1月5日。
在杭博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件文物赫赫有名——战国水晶杯。素面无纹,光滑透亮,这件跨越了2200多年的展品,凭借极简的审美击中每一位过往观众的心房。如今,杭博直接将水晶杯的“兄弟姐妹”——战国青铜套杯从湖北省博物馆搬到场馆内“做客”。
套杯为酒器,多见于楚墓,便于外出使用,其铸造技术较单件铜器复杂。这组远道而来的文物和杭博的镇馆之宝水晶杯隔着展柜相望。
套杯共有5件,通高12.7至16.55厘米,可以按照“个头”大小依次套入,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其中,最外侧的为带盖青铜杯,杯身敞口,斜壁下收,平足,杯盖顶面有3环钮。杯身素面,杯盖顶面装饰同心圆纹样。
层层相叠的套杯于2002年在湖北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展现出当时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更为难得的是,可能受到相同审美因素的影响,套杯有着和水晶杯相似的造型,“这也是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证明水晶杯不是‘穿越而来’。”杭州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展览策展人徐颖介绍。
在本次展览中,还有一件青铜器同样重要——战国兽首水战图青铜柶。
根据战国《仪礼·聘礼》和《说文解字·木部》记载的文字材料可以看出,柶为礼器,功能如匕,即挹取器,简单来说,可以将其看作舀取食物的一种器具。
杭博馆藏的这件青铜柶长30.2厘米,宽4.0厘米,整体造型呈微微弯曲的长薄板形,一端造型为兽首,长板的中央刻6组人物于水面兵戎相接的图景,左右各有1艘船,船上3人站立划桨,部分人物腰佩剑,其中右侧船尾放置头颅,水面尸体漂浮。画面外框上下装饰绹索纹,左右为多重菱格纹。
不过,不同文物的展出时间各有不同,比如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吴王夫差”铜剑将在展览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月(2025年12月5日至2026年1月5日展出)抵达杭博,和市民朋友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