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性侵工伤认定”案劳动争议案未当庭宣判,工伤认定是什么?精神损害方面的工伤举证有多难?
都市快报讯 9月23日,全国首例“性侵工伤认定”案当事人崔丽丽与前公司天津市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德科智控)劳动争议案在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八里台第二法庭一审开庭。
崔丽丽告诉记者,今日并未当庭宣判,公司更换了代理律师,并在庭审中提交了新的证据,包括其在工伤期间公司制定的新规章制度。“这些文件我此前从未见过,法官已经要求公司补充提交新规出台前的完整旧制度作为对照。”
崔丽丽说,今日开庭,她提交了超过200页的证据材料。公司代理律师当庭承认,至今确未向她支付过停工留薪期工资。
“目前公司对我认定工伤和我停职留薪期的时长没有异议,但是对于我在职期间的休假以及赔偿具体金额,还存在争议。一周之后,我们双方还需要提交纸质版的质证意见。”
崔丽丽说,此前诉求的110余万元并非工伤赔偿,而是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包括其因工伤享有的24个月停工留薪期工资、工伤前在职期间的 未休年假工资及周末加班费。“这次我们又追加了2025年2月至9月的停工留薪期工资,大约是50万。”
事件时间线:
2023年9月22日,崔丽丽在出差期间遭受天津某企业负责人王某性侵。
2024年4月2日,王某因强奸罪被判刑。
2024年4月18日,企业以“旷工严重违反公司制度”为由单方面解除与崔丽丽的劳动合同。
2024年4月18日,崔丽丽申请工伤认定。
2024年7月9日,崔丽丽被诊断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2024年12月3日,崔丽丽收到了天津市津南区人社局出具的《认定工伤决定书》。
2024年12月17日,崔丽丽提交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工伤待遇。
2025年1月,企业不服人社局出具的《认定工伤决定书》,提起行政诉讼。
2025年3月,天津市津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天津某公司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裁决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以及支付崔丽丽停工留薪期工资、流产假工资差额等共计113万元。
2025年4月8日,考虑到公司可能不服此裁决,崔丽丽先将企业起诉至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
2025年4月10日,天津某企业不服此裁决,至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起诉。(崔丽丽表示,该劳动争议案原本5月13日开庭,但因工伤行政案未定,而中止审理,待工伤案判决生效后再恢复审理。)
2025年7月16日,天津市津南区人民法院驳回了企业不服的工伤认定诉讼,认为津南区人社局认定她的工伤合法合规。
2025年8月11日,经与津南区法院确认企业未上诉,确认工伤行政判决书生效。
2025年8月12日,崔丽丽向劳动争议案法官提交恢复审理申请书并追加诉讼请求。
2025年9月23日,天津市津南区法院劳动争议案开庭,未当庭宣判。
此前仲裁的时候,天津市津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认定,天津某公司构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裁决其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以及支付崔丽丽停工留薪期工资、流产假工资差额等共计113万元。
北京京师(蚌埠)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天宝说,其实仲裁的时候,无论是谁以任何理由不服,都可以去起诉。既然这个工伤认定书已经下来,也就没有事实争议了。这次开庭的焦点应该就是将怎么赔偿、赔偿哪些项目、赔偿多少钱确定下来。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至少是要赔偿2N的经济补偿金。N就是工作年限,不满半年算0.5年,超过半年就算1年。其中有可能还会有‘+1’,这个叫代通知金。单位要和你解除劳动关系,需要提前1个月告知你。如果没有提前告知,就要多补偿1个月工资。”
孙天宝说,停工留薪期工资一般不超过12个月,并且要参照原本的工资标准继续发放工资。平常进行工伤认定的时候,会比较明确职工哪些地方受伤了,再去计算停工留薪期工资。
工伤认定是什么?
北京京师(蚌埠)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天宝:工伤认定是劳动者因工作受伤后申请工伤赔偿的必要程序,由地方人社部门做出工伤认定,劳动者和单位均可以作为申请人。工伤认定以后,一般会通知劳动者指定时间去指定医院做劳动能力鉴定,再依据鉴定结论计算赔偿项目及赔偿金额。
一般来说,常见的工伤有哪些?
另外,有没有哪些极端情况的工伤情况?
北京京师(蚌埠)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天宝:凡是在正常工作中受伤的均属于工伤。此外,上下班途中、下班后猝死等也有可能构成工伤。企业将自己承包来的工程违法分包出去导致劳动者受伤的,即使没有劳动关系,也需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工伤认定(尤其是精神损害)举证当中的困难点有哪些?
北京京师(蚌埠)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天宝:就好像此次案件中《认定工伤决定书》写的那样,因对诊断证明书中创伤后应激障碍难以区分是否是此次申请情形直接导致,需进行工伤认定前伤与非伤鉴定。工伤认定中的精神损害需要专业部门鉴定,但因果关系太难证明,目前在我办理的案件中没有此类案例。类似“崔丽丽案”的情况,也属于比较少的,但是也存在。
工伤认定完成后,对方能够给到的赔偿有哪些?
北京京师(蚌埠)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天宝:工伤等级不同,赔偿项目不同,工作地点不同,赔偿标准不同,要结合劳动者的工作地点,工资标准,年龄,地方法律法规综合认定。建议发生工伤后直接建议地方人社部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