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很好吃 为什么这道菜很少有学生动筷?杭州一所小学校长急了 手把手教孩子怎么吃

都市快报讯 “同学们看仔细,左手捏住虾身,右手轻轻捏住虾头,像这样顺时针一拧,外壳就下来了!”
新学期的一天中午,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杨森毅正蹲在课桌旁,手里举着一只油爆虾,给教室里的孩子们做剥虾示范。
这已经不是杨校长第一次在午餐时间段走进班级里,和同学们开展“用餐小课堂”了。
进班宣讲剥虾技巧
积少成多感受“光盘”的意义
杨校长说:“这段时间虾类水产品大量上市,也算是一道应季美食。虾的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非常适合同学们食用补充营养,刚开学的时候就有这道菜。”
虾的结构相对特殊,虾头、虾壳、虾线的处理需要一定技巧,对于手部精细动作还在发育的小学生来说,确实存在不小的挑战。
这学期第一次吃虾时,杨校长巡查看到一位同学甚至不知道虾壳需要剥掉才能吃,直接连壳咬了一口就吐了出来,比较浪费。这天食堂餐盘里剩下的也比较多。
杨校长说:“虾除了个别会过敏的同学不能吃,其实从营养价值和口味上,大部分孩子都能接受,家里的餐桌上也很常见。但家里吃得更多的是虾仁或是爸爸妈妈剥好的,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孩子,这方面的技能还不能完全掌握,在学校是需要去学习的。”
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后勤团队迅速制订解决方案,一方面从营养配餐角度保留虾类菜品,将口味从盐水沼虾调整为更受孩子喜爱的红烧明虾,另一方面组织各班老师在午餐时段走进低年龄段班级,现场宣讲剥虾技巧。
宣讲效果立竿见影,第二次供应虾类菜品时,杨校长去食堂巡查发现,仅一个班级剩余较多,其他班级餐盘基本光盘。忍不住发了一条朋友圈:“吃虾,对孩子们是一个考验,多鼓励,多表扬,教办法。给时间,给情绪,自己剥。”
学校一楼的墙上,还张贴着一张“光盘行动剩菜量记录表”,每天午餐结束后,会有负责的同学来称重记录。
杨校长说,设置这个记录表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将每天剩菜量数据可视化,也给食堂菜品搭配提供参考,同时鼓励同学们做到光盘行动,争取让上面的数字越来越小。“光盘行动是最基础的,也是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做到的,学校应该激励每个孩子向节约靠拢。”
学校还计划将节省下来的餐费用于每月一次的自助餐,让孩子们切实感受“积少成多”的意义。
靠他们节省下来的钱,用另外一种方式花在同学们身上,获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激励。
以前真是很难想象
现在连剥虾都要教
一位一年级的妈妈说,上周孩子学校中午吃虾,因为不会剥,一盘全倒了,这周末带着他剥完了一大盘虾作为练习。“以前真是很难想象,有一天连剥虾都要教。”
还有位高一的家长说:“别说低年龄的小学生了,我家孩子也是!烧好的虾基本上都不动筷子,只吃桌上其他的菜,给他剥成虾仁才愿意吃。”
二年级家长林女士在周末的时候带着儿子一起逛菜市场,买了不少肉菜,临走前儿子说想吃虾,买了一斤基围虾。
回到家后,因为基围虾活蹦乱跳的,普通的碗根本装不住,最后选了个大脸盆,但是虾太过活跃,有几只虾跳了出来。让儿子抓回去放在盆里,手却哆哆嗦嗦,嘴里还发出“嘶嘶嘶”的声音,神情里满是害怕。
林女士说:“你喜欢吃虾,平日里都是妈妈烧好给你吃的,但是你要知道,新鲜的虾就是会这样活蹦乱跳,你要学会找到方法,正确处理它。”林女士一边说着,一边教儿子剥虾。先把虾头掰开,与虾身分离,找到中间棕色柔软的内脏,顺着扯出来就是虾线,虾线里的东西脏,一般都要去掉。
儿子手指甲短,掰虾头很费劲,最后还用上了剪刀,最后花了很长的时间,靠自己成功处理了一半的虾。
林女士说,当时处理前就和他商量好了,一人负责一半的虾。“虽然我快剥完时,他才剥了几只虾,但我也没有帮忙,还是让他自己剥。因为不管做得好不好,尝试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掌握一项生活技能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杨校长说:“剥虾看似是生活小事,却可以折射出孩子生活技能的培养。老师在学校里的任务不是‘把虾剥好’,而是‘把方法教好’,哪怕一开始慢一点、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