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衢州的感谢信肯定了这群杭州大学生的暑假实践成果
2025年秋季学期刚开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团委就收到了衢州市开化县华埠镇政府以及金星村寄来的感谢信,感谢杭电社科志愿团队撰写的《金星村培训产业发展破局与共同富裕建设路径探索》调研报告,里面所提出的诸多建设性建议“极具可操作性”。
在浙江衢州开化县金星村,昔日“靠山吃山”的传统发展模式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依托培训产业、会务经济支撑的“走走看看”新业态。今年暑假,开化县社科联联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同发起“社科赋能培训产业业态发展带动乡村共富”青年志愿服务行动,杭电团员青年积极响应,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智慧破解难题,为当地“走走看看”新业态出谋划策。
为全面掌握金星村培训产业的现状与发展瓶颈,杭电社科志愿服务团队深入村内会务中心、民宿、农家乐等一线场所,实地观察培训接待流程、服务细节和游客反馈。通过“看”,他们清晰地梳理出培训产业在项目引进、资源整合、服务配套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青年志愿者还“走”进田间地头、村巷院落,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与产业参与情况。这种“走基层”的方式不仅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也让大学生们对“乡村共富”的真实图景有了更深入、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金星村原党支部书记郑初一说,如今,金星村通过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这“三大革命”夯实生态基础,发展民宿、引进培训,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金星村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徐雨录则提出当前培训产业的痛点:“培训产业要做强,必须解决‘留客难’的问题。如何做出有特色的内容、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经营农家乐的王大姐则从实际出发,分享了培训经济带来的红利:“生意越来越好,但旺季人手紧张,菜品也要符合年轻人的口味。”她朴实的话语,道出了配套服务升级的迫切需求。
参加培训的学员王女士也提出了建议:“金星村环境好、文化浓,如果能把培训内容与当地资源结合起来,吸引力会更强。”
这些声音成为杭电志愿服务团队制定针对性帮扶策略的重要参考。团队成员仔细记录下每一个观点、每一项建议,回到驻地后展开研讨分析,将村民们的期盼、经营者的困扰、学员的需求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

与此同时,杭电青年志愿者在村内会务中心协助整理物资、布置会场,在农家乐帮忙打扫卫生、整理客房,亲身体验培训配套产业的每一个细节。
通过“做”,他们对“服务链”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抽象层面,而是融入了对学员和村民真实需求的深切共情。
基于这些观察,杭电志愿服务队提出了“服务标准化”机制建议,包括统一接待流程、优化住宿服务、提升餐饮品质等,力求在细节中体现金星村的专业与温度。
志愿服务行动不仅是社会实践,更是学术研究与政策建议的深度融合。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社科研究优势,整合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辛金国教授等杭电社科专家资源,为金星村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全生命周期”研究视角下,团队从项目引进阶段的政策契合度,到建设阶段的资源整合力,再到运营阶段的服务满意度,系统梳理培训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制定“四链整合”方案:需求链要满足学员与村民的双向期待,产业链要延伸培训与文旅、农产品的融合,资源链要打通政策、人才、资本的流通通道,服务链则要补齐“最后一公里”的短板。这一路径不仅为金星村提供了可操作的发展建议,也为全省乡村特色产业与共同富裕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样本。
“未来,杭电团队将继续以学术研究为依托,深入剖析金星村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机制与路径,并助力更多乡村走上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杭电团委书记邹昕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