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女护士”之争反映社会情绪之变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土土绒

近日,“最快女护士”张水华哭求领导支持调休跑马事件引发热议。令人意外的是,在网络上,认为她的调休诉求不合理的声音竟然占了多数。这一舆论倾向或许不仅针对张水华跑马一事,也反映出当下的某种社会情绪。

在8月31日举办的2025哈尔滨马拉松比赛上,张水华以2小时35分27秒的成绩刷新个人最好成绩,获得国内女子组冠军。而在此前,她已多次获得各类跑步赛事的奖项。例如,早在2023年,张水华就在哈尔滨马拉松赛道上夺得国内女子冠军,并成为福建历史上达标马拉松健将级别的第1人。此后,她又多次在各地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冠亚军等荣誉。

暂且不提此次争议性言论,我们应该承认,张水华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业余马拉松运动员。她利用业余时间刻苦训练,坚持不懈,在个人爱好上不断取得亮眼成绩,充分发掘出自身的多元价值。这样的成就值得敬佩。

而实际上,张水华并不是个例。在今年爆火的“苏超”赛场上,65%的注册参赛选手是教师、学生、快递员等来自各行各业的足球爱好者。广受关注的“浙BA”也定位为群众广泛参与的业余联赛,参赛选手必须是非专业选手。近年来备受欢迎的“村BA”“村超”等赛事,也多以草根性、接地气等特点而为人们所熟知。换句话说,在这些赛事中脱颖而出的球员、教练,实际上跟张水华很相似: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不放弃兴趣爱好,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开发人生潜能。

不仅是在体育圈。早在前几年,“斜杠青年”“副业经济”就已经是热议话题。年轻人在自己的主业之外发展兴趣爱好,不少人做得有声有色,不仅在经济上有所收获,也在人生价值上也不断开拓。

这样的新现象源于宽容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和越来越多元的社会观念。但是,随着“张水华”们越来越多,个人兴趣爱好与本职工作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人们逐渐发现,个人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到业余爱好中去,不光是个体的事,还很有可能影响到其他人的利益。从对“斜杠青年”的赞誉,到对张水华的质疑,正反映了社会对一个新现象从好奇、追捧到反思的过程。

当然,社会问题总是在讨论中越来越清晰的。对于张水华的质疑正是这样一个契机,我们不妨借此机会,探讨一下个人发展兴趣爱好的可能性与规范问题,划出必要的行为边界,以减少类似摩擦的产生。

无论如何,一个人能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既是社会的赋能,也是个人奋斗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最快女护士”的诞生,见证了社会的发展,也为普通人探索着更多可能。对于这样的尝试,我们不妨给与多一些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