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人才之树 育新职业之林
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新兴技术与群众需求多元化催生出职业的“新品种”,使其根植时代“沃土”,长成发展“林木”。新职业发展是个系统性工程,亟需源源不断的市场之“水”、教育之“肥”、政策之“阳”来滋养人才之“树”,才能培育出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常青林”。
疏浚市场引导的“活水源”促根脉深扎。新职业领域的信息盲区容易导致“有岗无人”和“有人无岗”的结构性矛盾,这就需要发挥好市场的“水源”作用,引导“根系”延伸,让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既要加大推广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宣传新职业的核心特点、薪资待遇、求职通道等,提升新职业的社会知晓度和认可度,竖起招贤纳士的“灯塔”,也要建立好对接平台,通过提升HR水平、组织专门招聘会等方式,架起求职者和企业之间的交流通道,打破“隔离墙”,实现人岗双向奔赴、精准匹配。
施加教育培训的“营养肥”助枝干拔节。传统劳动者往往因技能门槛而对新兴产业“水土不服”,亟需从教育培训中吸收技能“养分”。校企要协同发力打出“组合拳”,高校持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企业定期开展理实一体培训,双方共同深化产教融合,联合开发订单式培养、现代化学徒等模式,让人才以技能照亮前程,形成人、校、企三者紧密相依的稳定“共生体”。营造勤学精进的社会氛围,打造适宜人才发展的“膏腴之地”。
照射政策保障的“暖阳光”让叶茂成林。对于新职业,要明确职业标准,设定准入门槛、制定操作规范、界定权责内容;也要提升待遇水平,保障薪资福利、优化晋升机制、明确工作范畴;还要完善法律体系,弥补法律空白、畅通维权渠道、强化保护力度。通过多层保障提升职业“含金量”,让新职业不再“徒有虚名”,形成吸引、留住人才的“强磁场”,建成人才干事、创业的“梦工厂”。
号角已吹响,求职者也应与时代共振,借新职业之势接稳时代之棒,勤学练就“金手艺”,才可捧牢“金饭碗”,以热爱立业,成为新职业之林中一棵坚韧不拔、根深叶茂的常青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