妩媚青山 绿意杭州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杭州日报讯 清晨六点,天目山常绿阔叶林的雾气尚未散去,红外相机悄然记录下中华鬣羚优雅跃过溪涧的身影;拨开天目山的晨雾远眺东方,绿眉鸭正“拖儿带女”在青山湖上“画圈圈”;转身西望,在数道山丘之外的千顷塘,梅花鹿踏着露珠走向一片低矮的灌木,它们的蹄印与巡护员的鞋印在林间交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暖瞬间定格在浙西山间。
这里是临安,长三角罕见的物种基因宝库、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员单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验室”。当你深入这片土地,你会发现,这里的“羚跃溪涧”“鹿鸣长空”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持续数十年的孜孜探索。
北纬30°的生态秘境
拨开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灌木丛,追寻“生态卫士”们数十年的巡山足迹,一幕幕生机勃发的“森林浮世绘”跃动在瞭望台上赵明水手握的望远镜里:
夏蜡梅的枝头,一对棕噪鹛正对唱着“情歌”;柳杉树洞里,松鼠一家已经开始忙着储存过冬的板栗;山崖之侧,白腹隼雕正展翅盘旋搜寻着可口的“早餐”……
“这里保存着华东地区最完整的垂直带谱生态系统。”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赵明水翻开厚及等身的数十册《天目山动物志》向记者介绍:保护区内现有高等植物2452种,脊椎动物355种,昆虫256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以下简称“国一”“国二”),“国一”动物15种,“国二”植物46种,“国二”动物57种。“其中尤以华南梅花鹿、天目铁木、象鼻兰等种群最具代表性。这些一度濒临灭绝的物种,经过我们持续十多年的扩繁培育、异地栽培,终于‘开枝散叶’,形成了稳定的野外种群。”
全方位的生态觉醒
“生物基因宝库”盛誉的加身,非一夕之功。几十年前的伐木声犹在耳畔,而今天保护区的巡护员队伍里,正有当年伐木工的后代,这种转变源自一场全方位的生态觉醒。
清凉峰保护区“雷氏三代人”雷根法、儿子雷福民和孙女雷倩,由“林一代”的造林伐木助力国家建设,到“林二代”护林扩绿守护绿水青山,再到“林三代”以科技手段推动生物多样性发展,三代人生态理念的进化进阶,正是临安全方位生态觉醒的时代缩影。
这场“觉醒”还体现在巡护员章叔岩的大山情怀。
26年前,为了坐实清凉峰有梅花鹿的“铁证”,清凉峰保护区巡护员章叔岩自费购置了平生第一件“奢侈品”——凤凰303k相机,“潜踪”数月,终于拍摄到了华南梅花鹿的“惊鸿一瞥”。从此,带着相机巡山成了章叔岩的每日“标配”。
26年来,“鹿爸爸”章叔岩每日负十多斤摄影装备巡山十余公里,沿途记录并分享保护区的繁花碧草、鸟兽虫鱼,将“分内工作”和“科普宣教”一肩挑。26年间,章叔岩更新了“九代”摄影器材,拍了8个移动硬盘、15T的图片视频,相当于把15000多部标清电影的海量信息,通过社交平台和媒体分享给“章粉”,以一己之力讲好临安生物多样性故事。
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工作人员王卫国“见贤思齐”,从2018年起,拍照并记录鸟类活动。借助他的悉心观察,人们知道了青山湖的鸟在7年间增加了78种,而且每年都有新“客”到访。
这场生态觉醒还由政府部门相关单位、专业队伍传动到百姓千家,不断推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图”“美文”。
家住天目山麓的一都村党总支书记俞涛冲感慨,“到了下雪天,天目山里的黄麂没东西吃,有时候会到村里‘讨’东西吃,村民看到了,都会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给黄麂吃。”
奔赴使我们共赴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数十年寒暑巡护,百舍重茧,天目山、清凉峰的叶绿果红、鸟啭虫鸣也给予了爱它的人们慷慨的馈赠。
家住天目山西麓的西游村村民方怡,在半山腰开了西游农庄,窗前延绵群山,屋后鸟鸣枝头。不远处,是网红瀑布和溪涧跳水平台,刚刚过去的夏天,前来爬山、戏水、亲子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年初,为迎接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的召开,西游农庄门前的公路整修一新,还增设了停车泊位,西游农庄8间客房天天客满,附近的10多家民宿、农家乐都因西游农庄的“流量”共享了“留量”。方怡透露,前两天又盘下了山上的一间闲置农房,准备开民宿。
天目山保护区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环天目山周边社区,共有近千名村民从事保护区森林消防、生态巡护或生态旅游工作,天目山周边五六个村开了200多家民宿、农家乐,年营收逾亿元。清凉峰的“副峰”太子尖,日出、雪景、云瀑更是频登热搜,山下的餐饮、住宿、充电桩,一位难求。
如今,您行走在临安的城乡阡陌,古树上、小溪边有“树长”“警长”、民间河长的名字和电话;太湖源的东坑茶用上了诱虫灯;青山湖边的别墅小区设有野生动物廊道,业主们习惯了与长尾雉、斑鸠共享花园……“青山与人两不负”的自觉和现实已延伸到城市和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最新监测显示,在扩区后的天目山—清凉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华南梅花鹿种群数量达到了700余头,较三年前增加17%,黑麂活动范围扩大至周边10余个乡镇,红外相机甚至还监测到疑似云豹的踪迹。这些回归的生命,正在用最生动的方式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临安答卷。
2024年,得益于天目山、清凉峰良好的生态口碑,“天目山宝”跻身“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第15位、区县级第1位,并入选“2014-2024区域农业卓越影响力品牌”;临安山核桃品牌价值接近50亿元。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研究员认为:生物圈计划“临安答卷”的可贵之处在于形成了人与自然共同进化的正向循环:生态改善提升了民众的生活质量,公众获得感又激励了对生态的保护热情,这种互馈机制比任何强制保护都更难能可贵。
就在功臣塔下华灯初上之时,天目山的红外相机捕捉到了黑麂夜行的身影。这两幅画面共同拼贴出了生态临安的完整肖像——这里没有人与自然的分界线,只有不断对话、调适、共生的生命共同体。临安密码其实简单如初:当我们真心把自然当作邻居而非资源时,万物终将回馈以不可思议的繁荣。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