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上映!总台记者采访导演赵林山

中国之声
浏览量

中国之声讯  今天(18日)起,备受关注的电影《731》在全球多地上映。截至9月18日13时许,该片总票房已突破1.8亿元。

如何用电影语言为历史发声,为真相立证?近日,电影《731》的导演赵林山接受总台采访,分享了影片的创作初衷、拍摄历程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寻找、求证

这段历史早该被揭露,搬上银幕”

导演赵林山介绍,在哈尔滨平房区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里有一个特殊的名字——李鹏阁,他是1941年7月28日被移送到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作为人体实验者。1998年,李鹏阁77岁的女儿李凤琴,在一张报纸公布的遇难者名单当中看到了她的父亲。她来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举着这张报纸在广场上叫爸爸说,爸爸我带你回家……

“我想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在寻找,在求证,我觉得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早该被揭露,搬上银幕。”

△9月17日,影片在哈尔滨举行全球首映式,导演赵林山激动落泪。

电影讲述了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在哈尔滨平房区以“给水防疫”之名开展细菌战研究,屠戮百姓进行人体实验的故事,再现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反人类暴行。

由于731部队的细菌实验违反《日内瓦公约》,整个过程都在秘密进行,战败时的证据销毁,让这段残忍的历史长期被掩盖。赵林山说,这部影片不仅让“731部队”美化为“防疫部队”的谎言再度被揭露,更是一次对人性的拷问。

赵林山介绍,在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里,人是被剥夺名字的,他们统称为“马路大”(这些被作为“试验品”的人被731部队内称为“maruta”,音译“马路大”,大意为材料、烂木头,即被剥夺了人格的“人”),唯一可以辨识的就是他们身上的编号。

“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关心各种实验,人如何被杀掉,其实这里边有一个更杀人诛心的手段——不但杀死你,还剥夺你的名字。731是行使了这样一个在历史上痛彻心扉、惨绝人寰、灭绝人性的双重谋杀。”

“最大困境在于如何用电影语言

将历史真实地呈现给观众”

电影《731》通过小贩王永章等无辜平民被诱捕、囚禁,沦为惨无人道活体实验品的悲惨遭遇,展现了在战争洪流下小人物的苦难、觉醒与不屈的抗争精神。

影片中,鼠疫实验、跳蚤实验、冰冻实验、活体解剖、人体标本……每一帧画面所揭示的,皆是刺穿人类伦理底线的反人类暴行。然而,这都是731部队日常运转的冰冷程序。

赵林山坦言,拍摄《731》的最大困境在于如何用电影语言将这段惨绝人寰的历史真实地呈现给观众。“这部片子绝对不要带着猎奇的心态去看,因为那些受迫害的同胞都是我们的亲人。我作为一个导演,不想把太残忍血腥的一面让大家看到,这就要求我们团队用电影手法处理,让真实抵达更真实的地方。”

影片筹备与制作耗时十余年。影片的创作不仅基于大量史料的挖掘,还涉及跨国取证,导演赵林山带领团队辗转哈尔滨、日本等地,查阅超百万字资料,采访多位细菌战幸存者后代。为了精准还原历史,团队对8000页部队解密档案和423小时原队员影像资料逐一考证。

拍摄时,从搭建四方楼场地、“特别移送”火车车厢,到人物妆造细节,都反复琢磨,力求“有史可依”。剧组还借用了731事件的真实历史文物,拍摄时赵林山反复强调“不能破碎,不能丢失”。

赵林山表示,目前有关731这段历史的阐述很少,这个电影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对逝去的人的一种告慰,“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导演投入到这个题材当中,不断地去挖掘,不断地去呈现,让这段历史大白于天下”。

“今天,应该让这段历史

成为世界的记忆”

在学习和认识这段历史的过程中,赵林山发现,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并非冻伤实验或人体实验,而是侵略者精心编织的谎言。

赵林山解释,通过谎言,受害者自愿走入实验室,甚至让整个实验体系得以顺利实施。影片中,“天皇亲善,食物宝贵”“健康换取自由”等台词,正是从史料缝隙中挖掘出的历史悲剧的缩影。在采访中,赵林山多次提到731部队的谎言体系。他指出,侵略者不仅通过谎言实施实验,还试图将这段历史彻底抹去。

此次影片走向全球,其英文名直译为“罪行无界”,寓意是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犯下的反人类罪行罄竹难书。赵林山强调,影片并非以血腥暴力来刺激观众感官,而是以克制的艺术表达,聚焦于人性的尊严与斗争,引发观众的深层共鸣。

“我们要找到这样一个世界语言,贴近服务于史实,让史实更加有说服力。”赵林山表示,这段历史最初是一个人的记忆,后来是一群人、一座城、一个国家的记忆——而今天,应该让它成为世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