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驾驶的强制国标要来了!手部或视线脱离一定次数,禁用至少30分钟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唐登涛

都市快报讯 随着智能汽车的迅速发展,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日渐成为乘用车的标配。然而,辅助驾驶在改善驾乘体验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交通事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规范辅助驾驶系统技术的发展?

强制性国家标准终于要来了。工信部网站今天就《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11月15日。

按照我国对于自动驾驶的分级,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属于L2级。因此,此次公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主要是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也就是L2级辅助驾驶方面的安全。

这份强制性国标的《编制说明》称,相关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组合驾驶辅助技术(L2 级)在我国的搭载率已超过 50%,且预计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装配率仍将持续提升。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在改善驾乘体验的同时,也由于系统能力不足、驾驶员错误使用系统等原因导致了一系列交通事故,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编制说明》称,组合驾驶辅助系统运行期间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如何进行事故判定及原因分析,是行业相关方和消费者共同关注的核心问题,需要真实和准确地记录车辆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通过数据支撑场景回溯。因此,强制性国标对组合驾驶辅助系统提出数据记录相关安全要求。

此外,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驾驶员作为驾驶主体始终参与执行动态驾驶任务。因此,此次强制性国标提出了使用说明、驾驶员培训、驾驶员状态检测、系统禁用等安全要求,以减少驾驶员对系统的“误用”支撑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同时为避免驾驶员频繁脱离动态驾驶任务执行,长期不按规定使用系统进而增加安全风险,标准明确要求由于驾驶员脱离导致系统执行风险减缓功能,或者发生了一定次数的手部脱离或者视线脱离后,应在一定时间内禁止使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

具体来看,《征求意见稿》要求系统每次上电/点火后,需先确认驾驶员完成使用培训方可激活;系统在激活状态下,且至少在车速大于10km/h时,应至少采用手部脱离检测和视线脱离检测方式,持续检测驾驶员是否在执行相应的动态驾驶任务。发生一定次数的手部脱离或者视线脱离后,应在至少30分钟内禁止使用组合驾驶辅助系统。系统在激活状态下,不应关闭手部脱离检测和视线脱离检测。若系统确认视线脱离检测处于不可用状态,则系统不应通过非车道巡航控制功能使车辆离开本车道。

《征求意见稿》将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分为基础单车道、基础多车道、领航组合以及泊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四大类,其中泊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不包含在本标准内。在基础单车道、基础多车道及领航辅助三类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基础上,标准从“提升产品能力表现”、“强化安全保障要求”、“规范系统使用方式”三个维度构建安全保障体系,明确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运行的核心要求。

在功能性能层面,《征求意见稿》严格限定系统 “设计运行条件”,明确系统仅能在符合条件的场景下激活。其中,领航辅助系统被特别要求具备限速控制辅助能力,不得在实线处换道,且需通过包含道路交叉口、施工区等复杂场景的试验,验证系统实际运行能力。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标准要求:在研发阶段强化安全风险设计,提前排查潜在隐患;生产制造环节要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健性,同时实现产品全链条可追溯;使用运行阶段要动态监测车辆状态,做到“能监测、会上报”,全方位提升与保障系统安全性。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智能驾驶行业正迎来发展的关键转折点,工信部推动制定L2级辅助驾驶强制性国标制定,为这一快速发展的领域划定了更清晰的安全底线,该强制性国标将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安全宪章”,标志着行业从无序扩张向规范发展的重要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