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55830”行动引领新型工业化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每日商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陈敏娜

从临江高科园新能源汽车智能焊装车间,到义蓬街道具身智能先导区工业机器人研发测试基地;从生物医药产业园连续生产智能产线,到钱塘芯谷第三代半导体产业…… 钱塘(新)区处处涌动着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活力。

今年 3 月,钱塘召开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大会,大力实施“55830”行动计划,力争到 2027 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5000亿元,奋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平台。紧扣这一计划,钱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标志性成果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统筹推进八大行动,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科创平台提能级,创新成果频涌现

坐拥 14 所高校、25 万名师生,平均年龄 32.5 岁的钱塘,正将科技创新 “关键变量” 转化为高质量发展 “最大增量”。

在新药研发这场异常艰苦的冒险中,远森制药如同一艘小船,成功搭乘了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智药院”)的“创新东风”:不久前,其自主研发的全新靶点抗癌药物,通过浙大智药院AI辅助药物筛选,成功跨越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道“天堑”,为后续药物上市赢得了时间。

而类似的技术攻坚,在钱塘已经上演了200多次。目前,浙大智药院已与安域生物、歌礼生物等15家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成功孵化禹泓医药等7家医药企业,承接项目140余项。

“研究院为我们提供从靶点确证、分子优化到非临床评价的全链条,”禹泓医药负责人表示,“YH001项目快速推进至临床Ⅱ期,帮助我们完成了超过1亿元的融资,企业估值已达准独角兽标准。”

近年来,钱塘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从去年1款一类创新药成功上市,到今年又有5款新药进入审批阶段,“钱塘造”创新药正实现“年年有突破”的良性发展态势;中国科学院杭州医学研究所发布全球首个孤独症AI智能体,为孤独症早期筛查和精准干预提供全链条智能化解决方案;浙大智药院“新药创制概念验证中心”入选浙江省首批概念验证中心,打通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以来,钱塘已新增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3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省机器人创新中心积极争创国家级分中心,已斩获2025年“尖兵”项目2项、省重点研发项目4项。这些高能级创新平台成为了吸引和培育高端人才的重要载体,累计自主培育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领军人才1名,省级领军人才2名,市级领军人才3名。

产业突破立标杆,未来布局抢先机

连续三年获 “浙江制造天工鼎” 后,钱塘今年成功晋阶首批金鼎,彰显制造业标杆实力。截至目前,钱塘已完成 54 项区域特色新型工业化成果中的 31 项,还迎来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落户,开发区、综保区考核优异,入选全省科创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案例。

同时,钱塘围绕“中国医药港”“中国芯谷”等产业地标建设,推动生物医药、智能汽车与智能装备等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医药港核心区 5 款一类创新药进入上市审批、14 款进入临床三期(占全市近三分之一);吉利银河星耀8、银河M9等多款新车型已上市或即将上市,拉动整车产值增速超20%;大飞机集群培稳步推进,C919、C929中机身项目巩固全省领跑地位;花西子智能工厂、顾家临江工厂等成为国家和省级智能工厂标杆,市级未来工厂培育数量达236家,居全市首位。

未来产业布局上,钱塘摘得省级 “元宇宙未来产业先导区”、市级 “具身智能未来产业先导区”发展平台,合成生物入选省市两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培育名单。其中,全省首个核酸药产业集聚区 “杭州核酸药谷” 已招引5个核酸药物项目;具身智能产业集聚超百家 AI 企业,涌现安防球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

同时,钱塘紧盯100个亿元以上年度支撑项目,1-7月完成制造业投资70.5亿元(占全年计划66.7%,超时间进度),科毅半导体等项目落地,杭华油墨等12个项目开工,道铭微等4个项目竣工投产,为经济增长筑牢根基。

如今,科技创新的齿轮正驱动钱塘新型工业化巨轮破浪前行。作为浙江制造大区,钱塘以 “再造一个杭州工业” 的魄力,奋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