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力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创新能力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近日,《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进杭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正在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征求意见,计划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杭州要实现“两高一优”目标,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该目标,《意见稿》明确了若干量化指标。例如,在制造业领域,规上工业增加值要达到6200亿元,制造业投资突破1700亿元;在数字经济领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1.5%;在企业主体培育方面,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突破85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50家,每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
去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杭州现象级新锐科技企业群体不断涌现。今年杭州市提出,要持续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引导“3+N”杭州产业基金集群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向人工智能相关方向的产业基金规模超过1000亿元。未来一段时间,人工智能仍将是杭州发展的“关键词”。
《意见稿》明确,未来五年杭州市将重点构建“人工智能引领的先进制造赋能体系”,围绕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加强芯机联动、整零对接与产业协同,布局智能计算、智能终端、智能空天、智能软件、智能网联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对绩效突出的人工智能标杆产业园及产业生态创新空间,给予运营经费补助。目标到2030年,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规上企业超过1000家。
为赋能人工智能加速落地,《意见稿》提出大力开拓“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一方面,按规定奖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大模型及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小模型;另一方面,鼓励打造“人工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制造”等应用场景,认定人工智能行业赋能中心,征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制造业细分领域的示范应用及解决方案,并对优秀案例给予奖励。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意见稿》也对此作出“前瞻布局”: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杭州将着力协同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和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目标是打造世界级视觉智能产业集群,争创人工智能、智能网联车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到2030年,五大产业生态圈规模突破2.3万亿元,视觉智能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链,做大做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通信等8个千亿级产业链,新增智能仪表、智能装备、金属材料、光伏等4个千亿级产业链,并培育增材制造、航空制造、动力电池、半导体材料、生物材料、中成药等若干个百亿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