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把实事办到企业心坎上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刘金洋 丁姿伊 朱晶晶 实习生 郭姝雅

作为全球知名的高端保温杯壶品牌,浙江同富特美刻股份有限公司凭借其领先的技术实力赢得多方赞誉。然而,今年外贸形势变化给企业稳定增长带来不小压力。

“正发愁时,上城区商务局第一时间上门服务,组织‘外转内’展销,并在海外建厂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指着电脑前最新一批发往泰国工厂的订单文件,特美刻总经理何秋艳深有感触地说:“政府的精准帮扶,让特美刻稳住了阵脚,内外联动、闯出新路。”

让何秋艳赞不绝口的是杭州推出的“为企办实事”项目。今年,杭州迭代升级“为企办实事”项目,整合全市各方服务资源力量,打通部门、区县(市)之间条块分割、区域限制等壁垒,织密织牢全市企业服务“一张网”,加快打造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

政策直达更精准

全面提升企业获得感

“政府不是‘大水漫灌’式帮扶,而是像‘贴身管家’一样,企业发展中哪处卡了壳,他们总能第一时间递上解困的钥匙。”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谭墨晗这样比喻。

就说公司那80万平方米的半导体超纯水脱气膜项目,原本大家心里还捏着把汗。“过去办这类审批,光跑流程就得耗上3个月到半年。”挥锹铲沙、培土奠基的那天,现场掌声雷动,谭墨晗觉得,政府相关部门急企业之所急,“各个部门拧成一股绳,审批环节压了又压,硬是变成了‘拿地当天就能开工’!”

今年,杭州“一站式”集成服务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市交通运输局迭代“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专属的“一站式”集成服务;市财政局围绕政府采购行政裁决重点环节,将杭州市类案同裁、简案快办、全过程调解等做法固化提炼并向全省推广。

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青年才俊竞相汇聚,城市活力与日俱增……在杭州,持续的改革创新,让政策红利像阳光雨露般精准滋养每一家企业。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市发改委已上线政策598条,兑付金额77.30亿元,惠及企业6.13万家;市税务局则通过“预评+预警+预辅”机制,运用税收大数据为企业精准“画像”,定向发送9.47万条信用预警提醒,帮助7万余户A级企业提升信用评分。

要素保障更全面

为企业创新发展“蓄势赋能”

企业眉头紧锁的痛点,就是杭州精准施策的靶点。聚焦土地、项目、资金、产权,杭州以一系列“硬核”举措,破除壁垒、疏通堵点,实实在在地为企业“输血供氧”。

“急啊!眼看着发展机遇在眼前,却被这无形的‘枷锁’牢牢束缚。”杭州大和江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办主任方敏,回忆起当时的困境仍心有余悸。

当历史遗留问题成为“拦路虎”,杭州大和江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度被厂房产权变更的难题“卡住了脖子”。转机出现在去年5月,钱塘区政府部门迅速架起“绿色通道”,省市区三级联动,自然资源、住建等多部门努力了半年,关键材料补齐了,厂房验收通过了,那块曾经“沉睡”的土地终于“活”了起来!方敏欣喜道:“这产权‘死结’一解开,资产盘活了,感觉企业瞬间轻装上阵,冲劲十足!”

在临平区,浙江欧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占地近70亩的工业用地项目,也体验了一把政府“管家式”服务的“加速度”。

从拿地前的方案预审,到开工前的要素“粮草先行”,再到竣工前的联合验收,政府全程精准对接。“这效率、这温度,让人真切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对企业创新的呵护。”欧伦电气负责人由衷赞叹。

资金是企业的血脉。在杭州,市委金融办推出全国首单含游戏动漫版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融资成本低至1.43%,为轻资产的文创企业打开了一扇窗;萧山区创新“安心宝”,政府、银行、保险等“抱团”分担风险;拱墅区“金融顾问”为企业“搭桥铺路”,引来217亿元金融“活水”。

惠企服务更高效

推动营商环境再迈新台阶

“公司两幢工业厂房能顺利完成验收并提早投入使用,多亏了各个职能部门的主动靠前服务,如今我们新增产值约5000万元!”看着车间里机械臂精准挥舞,传送带匀速流转,一卷卷高分子电缆材料如绸缎般滑下产线,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前期经理钱立平,站在控制室玻璃窗前,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万马股份在推进专用线缆、导体生产厂房建设项目过程中,采用三幢厂房共用一本施工许可证的建设模式,导致已竣工的两幢无法单独投产。临安区以“行走的办事大厅”活动为载体,组织区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利水电局等多个部门成立高效联验小组,通过企服专员全程帮办,仅用3个月便帮助万马股份拿到验收通过的相关证明,顺利投产。

回想起去年夏天一次次和青山湖科技城管委会、住建、水利、环保等部门在现场碰头的场景,钱立平感慨道:“以前总觉得审批是‘卡脖子’,现在感觉他们是‘搭梯子’。不仅上门开会,还帮我们协调流程,这种‘陪着企业跑’的服务,真不一样。”他轻拍了下窗框,语气坚定地说:“现在第三幢厂房也快完工了,我们更有信心把‘万马速度’跑下去!”

办事高效、省时省力,这才是企业所期所盼的营商环境。为了把实事办到企业的心坎上,杭州不断优化服务效能,用实际行动证明:只有真正沉下去了解企业需求、靠前服务,才能精准施策为企业排忧解难。

从全方位打造刑事风险防范“企安盾”宣防体系,指导服务近6000家企业完成风险内控,到商事纠纷诉前调解成功率超38%,市场化调解机制全国领先;从开放共享大型科研仪器1.28万余台,服务企业1.28万余次,到推出全国首个平台经济全链条合规标准……一波波服务企业的热潮在钱塘两岸翻涌,一项项便民惠企的改革措施加速落地,杭州不断探索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新路子,让市场更为繁茂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