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0%;1/4、1/5,共拓新机遇!粤港澳三地合作迈上新台阶

央视网
浏览量

央视网消息:9月15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以“赋能大湾区,共拓新机遇”为主题,来自国内外政府机构、工商界代表1200余人出席,共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本次大会聚焦国际供应链协同创新与全球贸易风险应对。着眼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金融合作、商事法律合作促进、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对接等国际工商界关注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庆霜介绍,旨在契合当下大湾区发展的时代需求与未来愿景,进一步凝聚全球工商界共识、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助力强化规则衔接、机制衔接,增强国际工商界参与大湾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随着粤港澳三地工商融合与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三地合作迈上了新台阶。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吸引港资、澳资企业超过26万家。

2024年,广东9市对港澳进出口规模超1万亿元人民币。广东与香港、澳门携手制造了全球70%的消费型无人机、40%的智能手机、全国四分之一的新能源汽车和五分之一的集成电路,区域一体化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首次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

在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商大会上,还首次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报告》。

报告共有4个章节,立足工商界视角,系统梳理近年来大湾区供应链促进情况。首次绘制了大湾区智能汽车、创新药供应链图谱,揭示了供应链促进体系为湾区产业合作、企业创新带来的新机遇。

报告还从打造高质量基础设施网络、制定协同共进的供应链政策、营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发展环境、完善普惠安全的金融服务体系4个方面提出39条具有前瞻性、科学性的对策建议。

李庆霜表示,希望为中外企业全面了解大湾区最新产业政策、行业趋势、国际供应链合作提供全新的观察视角。

此外,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联合广东省贸促会发布《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临时仲裁指南》。该指南系统梳理中外企业在中国(广东)自贸区通过临时仲裁解决争议的法律依据、程序规则等,努力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涉外海事商事争端解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