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向、宇树、新华三都来了,在这场恳谈会看到浙江政企关系
潮新闻讯 9月5日,记者参加了一场政企恳谈会。会议主题是“一起谋发展”,政企面对面交流,共同解决企业发展难题。
会场内,浙江省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与企业家代表围坐一圈,先请16位企业家和个体工商户相继发言,涵盖不同类型和规模,有央国企、民企、上市企业,有外资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
企业家纷纷直言不讳,提出了各自行业、企业面临的难题、诉求和建议。作为回应方,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逐一进行了针对性解答和问题收集。
记者全程参与,有几个深刻感受。
摄影 朱承
首先是“直接”。没有客套话,不绕弯子,直指问题。
会议伊始,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谢小云现场承诺:“能解决的,我们当场回复;若一时无法解决,我们也将持续跟踪到底。”
现场企业家们同样直率。
比如深耕食材配送领域十余年的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席总裁李长江直接指出当前校园食材集采配送招投标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并提出建立高风险食材清单通报机制、优化教育系统食材供应商准入模式等建议。
“我既是行业从业者,也是孩子的家长,也许我提出的问题比较尖锐,但浙江政府敢为人先,勇于责任担当,希望我们共同守护‘祖国的花朵’。”一番话,引发了在场许多人的深思。
第二个关键词是“信息量大”。企业家们来自各行各业,诉求兼具共性与个性。
三个多小时的交流直面企业问题展开,从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到新兴领域的标准创新;从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到保护企业权益;从助力品牌国际化发展到海外专利布局……内容广泛而深入。
摄影 朱承
比如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兴兴提出强化海外知识产权保护、深度参与标准制定的诉求。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小鲁提出国际认证壁垒高、复合型质量人才匮乏的问题。
义乌市轻韵围巾商行负责人金罕岗则提出当前个体工商户议价权缺失、贸易摩擦风险加剧和数字化技能与品牌化思维薄弱等困局。
种种诉求表明,当前企业发展困难挑战不小,大家都在努力爬坡过坎,改革已步入深水区。
摄影 朱承
第三点感受是政企互动专业有效。面对信息密集的提问,现场各职能部门认真记录、逐一回应。
例如,针对杭州士兰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丽珍提出的专利预审流程过长。
省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保护处负责人现场回应,这是由于今年企业创新活力增强,预审量显著变多导致的,他们正在加强人手和流程优化,预计十月份就能随到随审。
精准应答,闭环落实,将企业诉求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行动,这便是浙江经济发展的秘诀之一。
第四个关键词是“信心”。信心,来自于浙江政企之间的双向奔赴、并肩作战。
会上,企业家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开门见山提问题,毫无客套,如同回“娘家”一般自然;另一类则真诚表达谢意。
万向集团董事长鲁伟鼎提到,去年8月召开浙里暖企座谈会上,政府部门推动解决了“万向”字号的保护问题,有效降低了企业维权成本。市场监管局负责人的回应也印证了这份信任——他们去年在现场收集了15位企业家提出的35条意见建议,全都得到妥善解决。
摄影 朱承
尽管当前国际形势和经济环境充满挑战,浙江企业家们也提出各种难题,却无不围绕着如何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提升自身质量、促进行业良性循环展开。这份在逆境中仍坚持创新、积极拓展的韧劲,恰是浙江经济的底气所在。
政企同心的深层逻辑,也藏在常态化的沟通交流中。作为政企沟通的重要桥梁,市场监管“双向直达”机制在2024年就得到深化推广。目前,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已设立6万个信息点,常态化开展政企交流,并依托@浙市监平台畅通企业群众意见反馈渠道,真正实现“服务直达企业群众、需求直达市监部门”。
这场恳谈会,是浙江政企关系的一个缩影。政府以“娘家人”姿态拆壁垒、破坚冰,企业以“弄潮儿”精神拓市场、谋创新——两种力量的交响,正是浙江“勇立潮头”的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