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让人“上头”了!杭州路口一个动作刷屏!网友:我服

杭州发布
浏览量

在杭州,斑马线前“车让人”早已不是新鲜事。而最近,这座城市又因另一幅画面刷屏——非机动车在路口“礼让排队”,成为许多网友热议的“风景线”。网友直言,这在全国好像真的很少见。杭州市民却淡定地说这是默契。

网友分享的视频显示,杭州一个路口的非机动车道,骑自行车、电动车的市民们自觉按照“左转、直行、右转”的分道标识线排队等候,直行道上的车排成长长一条直线,整齐得像一道风景。

有网友说:“这样泾渭分明的排队方式,少见。真没的说。”

视频里的画面在哪儿?

电动车自觉排出长长一支队伍

有人停错了会自动“归队”

9月2日傍晚,短暂下了场大雨。晚高峰来临,小布找到了视频画面中的现场,万塘路与文二路交叉口。

文二路的非机动车道由白线划分出两道,左转、直行为一道,要宽一些,右转道则窄一些。

红灯亮起,陆续有十二三辆直行电动车、自行车缓缓停在了非机动车道居中位置,默契地排成一队等灯,左右两侧空出约半米宽度,清晰区分出左转与右转区域,远远看过去清清爽爽。

现场驻足约四十分钟,发现等红灯的队伍最长时一度排了二十多辆车。即便如此,一个绿灯60秒左右时间,大家基本顺畅通过。

有一会儿,一位骑车人悠悠地停下,大半车身斜出来,他抬头看看发觉自己倒成了直线外的“另类”,也自觉退两步,“归队”了。

9月3日上午,路口非机动车道再现“长队”

80%会主动遵守

这种“默契”让人很上头

赵女士刚从眼科诊所下班,电动车后座载着刚放学的6岁女儿。她自然地刹车、停稳、排在直行队伍末尾。“我每天下班都走这儿,划了线之后大家确实更守秩序了。”她笑着说。女儿眨着眼睛补充:“我们学校老师也说,守规则很重要!”

李先生是附近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来杭三四年,几乎天天骑电动车通勤。“我感觉就是从今年开始,排队现象越来越常见。”他说,“80%的人都会主动遵守,这种划线方式有效,也符合道路上的实际情况。”

吴女士平时很少骑车,今天是老公临时有事她才“亲自上路”。她笑着说其实没注意到地上标线,“但看大家都排,我也就跟着排了。”从众,有时也是一种文明的惯性。

最健谈的是刚来杭州一个月的佟老师。他从安徽来,骑着一辆崭新的粉色电动车,话语间满是对这座新城市的好感:“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不太习惯,经常会骑到两边的车道上,后来发现不止这路口,杭州很多非机动车道都这样!大家都排队了,也不会扎堆堵在一起。这种默契很奇妙,让人‘上头’。”他还打了个生动的比方:“这就像往瓶子里装小球,一股脑倒会卡住,一颗一颗拿,才能畅通无阻。”

在路口等人的陈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老杭州”。他在这片生活二十多年,对这里一草一木都习以为常,突然被问及非机动车道排队的事,他一下感慨了,“电动车多了,方便快捷但也危险。杭州之前有斑马线前‘车让人’全国出名,现在非机动车也越来越规范。好的风气就该宣传!”

很多路口都有非机动车道地面标线

两年前就陆续有网友“曝光”

视频的迅速走红,不少网友直呼“不可思议”。还有细心网友翻出旧帖发现,从两年前开始,就陆续有人发帖称赞杭州非机动车道的文明现象。从街景可以判断,这些场面散落在莫干山路、竞舟路、文二西路等多地路口。

网友“邮递时光”:坐标杭州。等直行绿灯的非机动车会自觉排成一列,不去堵右转道,甚至还会给左转留出空间,真的没的说了,可能这就是大城市的进步体现吧。

交警:非机动车道设置分道行驶

得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

非机动车道上的地面标线,杭州其实很早就有了。

早在十多年前,在莫干山路、环城西路、绍兴路、环城北路、文三路等多条通勤干道沿线路口,就已经实行了非机动车道分道行驶。

杭州交警介绍,过去非机动车在路口等红灯时往往杂乱无章,仅按到达顺序排列。但由于左转、直行信号灯时间不同,经常出现“前面的让不开,后面的走不掉”的窘境,使得通行效率大打折扣。划分车道后,非机动车各行其道,可以避免互相拥堵,提高路口通行效率。

不过,不是所有路口都适合划分车道。从交警部门了解到,非机动车道划线道路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条件。宽度在3.5米至4.5米之间的,可划分左转和直行车道;宽度超过4.5米的,可划分左转、直行、右转三个车道。这一切的核心,是保障非机动车路权,规范驾驶行为。

“看到这样的场面,我们也很高兴。在日常执勤过程中,我们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为大家点赞!”杭州交警部门表示。

从“车让人”到“非机动车排队”

杭州一次次用细节证明

文明是一种习惯

资料/杭州日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