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7年 《穆旦传:新生的野力》出炉
穆旦(1918-1977),本名查良铮,中国20世纪桂冠诗人、翻译家。他不仅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第一人”,更凭借精准的译笔,将普希金、雪莱、拜伦等西方经典引入中文世界,在诗歌创作与翻译领域构筑了双重丰碑。
作家王小波曾说:“查先生(穆旦)和王先生(王道乾)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我帮助的总和还要大……他们对现代汉语的把握和感觉,至今无人可比。一个人能对自己的母语做这样的贡献,也算不虚此生。”
最近,《穆旦传:新生的野力》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这部书是穆旦人生传记与诗歌评传的权威之作。全书以穆旦生平为线索,结合各个时期的诗歌创作,叙写了其坎坷而辉煌的一生。1977年2月26日,穆旦去世,那个时候,汉语诗歌还没意识到它已经失去了一个多么出色的诗人。
作者邹汉明历时17年,查阅并整理大量未刊档案、抗战史料、个人书信、回忆录与日记,走访穆旦研究者陈伯良,诗人唐湜、郑敏,同事辜燮高、董泽云夫妇,以及密友来新夏、杨苡等人,辅以60幅珍贵历史图片,建构起多重记忆网络中的穆旦生活场景。
身为浙江桐乡人的邹汉明,主要从事诗歌、散文、传记、文史与文学评论创作,其老家桐乡与海宁毗邻。据他考证,穆旦出生在天津,终其一生都没有到过海宁,但在各种表格的籍贯一栏,他都认认真真填着“浙江海宁”四字。徐志摩与穆旦双峰并峙于海宁文化史,在邹汉明看来:“当大多数人饭后茶余八卦着徐志摩的种种浪漫故事时,有少数人也在严肃地谈论穆旦的受难。而对于这少数人,穆旦的诗歌就是晦暗、庸俗的生活中透进来的一道光,足够给芸芸众生以安慰和希望。”
自20世纪90年代读到穆旦诗歌起,邹汉明就认识到,他的150余首长长短短的现代诗,已经为中国新诗提供了一个值得信任的汉诗文本,“这个新诗的文本极具创造性,其形式又如此稳定、坚固,且带有一种大时代的语调,足以让创造它的诗人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