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 践行“国防教育” 杭城学校开学第一课“穿越”历史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王厚明 章翌

“同学们,你们知道杭高126年历史上,有8年时间是不在贡院校区办学的吗?对,就是1937年—1945年。”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昨日杭城各中小学校迎来新生报到,杭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杭高”)组织高一新生来到校史馆,聆听开学第一课,副校长高利带大家回顾杭高亲历的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杭高不得不与兄弟学校一路南迁,在丽水碧湖组成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校史馆展出了当时联合中学的照片,学校以临时草棚和祠堂庙宇作为课堂,一边坚持教学,一边宣传抗日,以教育为武器,在战乱中曲折坚守。“抗战很艰苦,但那时杭高的老师却提出了‘精研学术,努力建国’的口号,因为大家相信抗战终将胜利。胜利之后,国家建设需要大量人才,我们必须努力研究学术,报效国家。”高利介绍,在学校南迁最艰苦的8年里,井喷式地走出了14位院士。“前辈们太不容易了,如今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一位同学感慨地说。

开学,弘扬“抗战精神”成了杭城各校的主旋律。不少学校像杭高一样,深挖本校历史渊源,给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

以中国著名的文学、电影、戏剧作家夏衍名字命名的杭州市夏衍初级中学,就把“开学第一课”放到了夏衍故居。学校党支部书记楼英娟和学生们一起聊何为“文人革命者”的担当,以及什么是“爱国、坚韧、创新”的精神内涵。初一新生李斯乐曾在学校原创剧中饰演儿时的夏衍,他格外有感触,并和记者分享:“和校长一起回顾夏衍冒着炮火走上街头采写新闻,报道日寇暴行,以笔作战的经历,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勇者’。”以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名字命名的杭州市茅以升实验学校,学生们在“第一课”写下对“抗战精神”的感悟,六年级学生陈歆萌说,当初入学第一件事就是了解茅以升的生平,特别是他设计、建造钱塘江大桥的故事,“茅以升爷爷以桥守国、以心守桥的精神,让我深深敬佩。”

在弘扬“抗战精神”上,不少开启“首秀”的新校也有自己的方式。昨日,记者来到迎来首批学子的杭州八一学校,在占地136亩的偌大校园里,记者发现新生们停留时间最久的是学校的国防装备展,展览展出了近400件由模型爱好者、杭州军迷俞振东亲手制作的我国不同年代的海陆空军装备模型,无论男生还是女生,都看得十分入迷。“看,这艘舷号136、以‘杭州’命名的驱逐舰,是一艘值得我们每位杭州人自豪的军舰。”现场,俞振东兴致勃勃地向孩子们介绍。学生朱熠珂直言:“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了解,学到了很多东西。”新学期,作为志愿者,俞振东还将来校教学生制作模型,“在制作过程中,我会介绍中国军事装备的发展和历史,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国防教育’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