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丨杭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唐新红寄语: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有大“学问”的杭高人
今天(8月31日),杭城中小学开学,书记、校长们进行开学第一讲。下午杭州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5年秋季开学典礼上,党委书记唐新红作开学致辞。
“学问”最早出自《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通俗地说,学问就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学问需要学习和询问。唐新红认为,“学”和“问”藏着杭高这所百年学校育人的精髓,更藏着同学们在杭高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阶梯。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年青一代的杭高人如何做一个和平理念的倡导者、和平发展的行动者,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唐新红表示,作为杭高的青年学子,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有大“学问”的杭高人。
坚定理想信念,做一个有大“学问”的杭高人
同学们,“学”是成长的基石,是探索世界的起点。杭高百年来的弦歌不辍,正是由一代代学子勤学致知、笃学进取的身影而铸就。每一个杭高人,都应该成为“勤于学、敏于学”的行动者。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思路,把“被动听课”变成“主动钻研”,不让疑惑在走神中溜走;课后,主动拓展,无论是文学经典还是科学著作,细细品味,让知识在积累中沉淀;然后付诸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现实世界连接,让学识在应用中升华。
同学们,“学”的意义,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积累的过程中,锤炼品质、完善人格。每一次专注听课,都是对知识的敬畏;每一次认真演算,都是对真理的追求;每一次翻阅典籍,都是与古今的长谈。它让我们从懵懂走向清醒,为解决问题、探索未来积蓄力量;它让我们从浅薄走向深厚,学会做人,做一个大写的杭高人。
“学”得越多、越深,你会觉得不懂的地方就越多,心中的疑惑也会随着学习不断深入而增加。因此,“学”得越多,懂得越多,越会让你变得更加谦虚和敬畏,也会驱使你更加不断地深入求知和探索。而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是突破自我、开拓新境的解惑钥匙。同学们,就在前几天,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颁奖典礼上,我校1989届校友戴希教授荣获“物质科学奖”,以表彰他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实现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戴希校友面对诸多看似“既定”的学术认知,没有止步于接受既有结论,而是带着“为什么是这样”“能不能有新可能”的追问,一次次向传统思路发起挑战,在计算预测的复杂数据中寻找疑点,在实验验证的反复尝试中叩问答案。正是这份不盲从、敢质疑的勇气,这份刨根问底、永不满足的“提问精神”,让他突破了科研瓶颈,最终在拓扑电子材料领域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新学期,希望大家都能做“敢于提问”的勇者。当你在探究世界时有不同看法,请大胆说出你的思考——别因“怕出错”就藏起心中的疑惑,别因“怕麻烦”就放弃心中的追问。当然,希望大家更要做“善于提问”的智者。提问前,要先系统地思考,对问题进行梳理;提问时,要善于表达见解和疑惑;提问后,学会举一反三。同学们,提问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找到答案”,更在于在追问的过程中,不断雕琢自我、成就自己。当你们的提问,不仅提问“是什么”,更要思考“为什么”“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或者“这个原理还能应用在哪些领域”或者“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考和表达”时,你就真正掌握了提问的智慧,也开启了自主学习的新境界。
同学们,“学”与“问”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学”与“问”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杭高的教室里,曾因无数次“勤学”与“善问”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未来的日子里,这份“学”与“问”的传承更将成为我们前行的力量。
站在时间节点回望过往、展望前路,我们深知:对历史最好的纪念,从来不是停驻回望,而是以行动创造新的历史。这份创造,离不开“学”与“问”的沉淀,衷心希望每一位杭高人,都能坚定理想信念、深耕“学问”——读懂文明传承的力量,叩击时代的命题,找准未来的方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类的和平事业交出属于我们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