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在杭州市中心,杭高六只孔雀在散步
前两天下午,在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的校园里,有老师拍到了一只孔雀。
“气温有点高,我乍一看,以为自己眼花了,揉揉眼,发现确实是孔雀!”拍照的陈老师平时在钱江校区工作,难得来一次贡院校区,看到孔雀站在甬道里,吃了一惊。这只孔雀全身灰褐色,气定神闲在踱步,看见人来了,一点也不害怕。
都市快报爱写作的狮子发布了孔雀的视频后,有几万人观看,还有不少人留言。一位网友说:“高考那几天,天天去看孔雀。”另一位网友开心地说:“和我女儿是校友哎。”还有网友详细打听了孔雀住的地方,说31日就去参观。校园里这五六只孔雀,已经养了有两年了,就住在校门进去左边鹿鸣苑的大草坪上。说是“校宠”,一点也不为过。平时课间,常有同学去围观它们。
“早就见过大场面,所以情绪很稳定,如果学生蹲下,孔雀们以为有人喂食,常会靠过来,与人很亲近。”学校一位老师说。
视频下,也有网友说起这几只孔雀的来历,很有意思,它们都是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同学们“孵化”出来的实验课题。
生物老师张黎龙是西少班的班主任,他说:“少年班同学的课程节奏不像高考生这么紧张,所以有时间做些实验,比如让他们观察鸟类胚胎是如何孵化的,体验生命的历程。等到孵化成功后,在饲养这些鸟类的过程中,再进行一些动物行为的课题研究。现在校园里这几只孔雀是两年前孵化出来的。”
每年4月左右,张老师的实验课就开始了。他从网上买来孔雀受精卵,个头比鸭蛋略大一些。此外,还有约100枚芦丁鸡、鹌鹑等受精卵。用电动孵化器设定好孵化温度,30多摄氏度。把卵分批放进孵化器,同学们就变成“动物妈妈”了。
“这些鸟类的孵化时间,和鸡差不多,20多天。前期只要调节好温湿度,机器会自动翻蛋、孵化。”张老师说,到了最后破壳的时期,时间不同,需要专人定时盯着。同学们就排好班,全天值守,平均每两小时去实验室观察一下。
“因为孵化器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底部要加水,否则蛋会被烘干。如果有破壳而出的小生命,不小心掉到水里,失温,成活率就低了。”张老师说,有同学晚自修下课了,赶在宿舍熄灯前,再去看一眼。早上起床后,早饭都来不及吃,先去看它们。
在这个过程中,好奇心是同学们最大的驱动力,也让他们收获了很多知识。比如温度提高,孵化时间会缩短,但畸形率也会提升;温度降低些,等的时间久了,但存活率会高。最后,在同学们的精心照料下,孵化成功率达90%以上。
今年暑假特别热,动辄就是40摄氏度的高温天,孔雀们情况怎么样?
学校一位周老师在校园值班,正好看到孔雀,说几只孔雀看起来都挺神气,尤其是一只雄孔雀,蓝色羽毛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很有光泽。
“这个假期里,是一群高二学生在照顾。原先西少班的孩子把孔雀孵化出来,但他们毕业去大学了,所以接力棒传到了其他班同学手里。”张老师说,在一个名为“孔雀管家”的群里,有10名成员,每天都来学校喂食,互相交流孔雀的最新情况。
有了这几只孔雀,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确实增添了不少乐趣。有同学会在下课后去围观孔雀,有时还能给孔雀喂食。有位刚毕业的高三学生说,高考冲刺最后阶段,天天都去看孔雀,很解压。
也有网友关心,孔雀越长越大,会不会东南飞啊?对此张老师说:“孔雀不是候鸟,一般不会远离栖息地。也有人担心它飞到学校外面,那就给这个城市增加一点生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