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飞纪实文学作品《追光者》 讲述5位浙江籍战地摄影师的故事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潘卓盈

在近期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里,吉祥照相馆暗房中洗出的一张张日军屠城照片,犹如一记记重锤,刺激着我们的内心。

有人冒死保存底片,有人用生命换照片,哪里有炮火,就去哪里拍摄。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人民文学奖得主、电视剧《麻雀》《惊蛰》原著作者海飞,推出了新书《追光者》,这本书讲述了5位浙江籍战地摄影师在硝烟弥漫的年代,拼命记录下历史瞬间的故事。

这是国内首部聚焦抗战战地摄影师群像的纪实文学,书中有大量首次公开出版的战地珍贵照片。那些穿越死亡地带的底片,封存了战火纷飞那刻的抗争、抉择和真相。站在历史回望的时刻,书中提到的雷烨、高帆、徐肖冰、罗光达、俞创硕5位摄影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铭记的名字。

从《南京照相馆》到《追光者》,里面的每一张照片都是民族的生死证言,为我们记录下了一个民族曾经最深的黑夜。

讲述5位浙江籍战地摄影师故事

“大概是2023年初,我有一个契机,得以写一部记录战地摄影师的作品,主人公是我的5位浙江籍老乡。”海飞透露自己的创作缘起,“战地,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词。我对军人向来仰慕,年轻的时候还踊跃地报名参了军;我也对照相馆深有好感,觉得相片里藏着的是人生和秘密;我更对战地记者这一职业有着深深的向往。但我只分别当过军人和记者,而战地记者是这两者的合二为一。在这一次对这5位战地摄影师的深入了解与书写的过程中,我重温了他们的过往,或者说代替他们再一次感受了战火中的光影人生。”

仔细回忆海飞笔下的小说,几乎每一部都离不开摄影师、照相馆的元素。比如,在谍战小说《醒来》里,主角就是一位叫陈开来的摄影师,故事就发生在杭州运河边的春光照相馆门口。在海飞看来,他对摄影师这个职业天然有一种好感,“哪怕是我虚构的人物,我也总觉得他是真实存在的,就像是我的远房亲戚”。

大概是冥冥中的缘分,人生第一部纪实文学,海飞得以书写战地摄影师这个特殊的行业。他说:“我特别羡慕战地摄影师那奔向前线的义无反顾,更敬佩他们那对焦战火的无畏与勇气。或许只有亲临战场的人才有资格诠释,战场瞬间的定格,是记录,也是创作。雷烨、高帆、徐肖冰、罗光达、俞创硕,他们在特定的时期用镜头捕捉了历史的瞬间,他们的生命与部队和战场重合。在他们拍下的照片里,你能看到大把年轻却不知姓名的战士。这些照片,证明他们来过、努力过、存在过。”

他们冒死按下快门,让我们看到战争真实的模样

《追光者》从5位浙籍战地摄影师雷烨、高帆、徐肖冰、罗光达、俞创硕的人生出发。抗战时期,这些摄影艺术家不过二十几岁,甚至十几岁,已经拍出了他们人生中最好的照片之一,而时代变迁的洪流之中,他们人生的走向也在不可预计的风潮里,时而背道而驰,时而殊途同归。

可以说,包括雷烨、高帆、徐肖冰、罗光达、俞创硕5位浙江籍摄影师在内的数十位中国战地摄影师的经历串起了中国军民抗战全貌。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百团大战、临沂战役等大战和抗美援朝战争等历史大事件或是伟人的经典镜头、牺牲的士兵、奋起抗战的中国妇人等都被一一收入镜头。

正是他们在前方战场无休无止的枪炮声里按下快门,才让今天的我们,得以看到战争最真实的模样。

他们是追逐光影的人,他们本身就是一道光

“据我所知,我们国内有名有姓且为人熟知的战地摄影师不过十几位,浙江就占了5位。这是个耐人寻味的事情。”浙江摄影出版社副总编辑陈云回忆这部书的策划初衷,“我第一次关注到战地摄影师,是在2017年我们和中国美术学院合作的一个‘浙江摄影文献——文人与史诗’展览上,第一次系统梳理了当时抗战中8位浙江籍摄影家的作品。有意思的是,我们发现,这8位中,除了3位哪怕在抗战期间依然坚持艺术创作外,其余5位都放弃了艺术,投身到了抗战中,跟随战火去记录民族记忆。我当时就在想,这个浙江人的故事非常值得挖掘,我们是‘摄影’专业的出版社,如果连我们都不去为他们立传,恐怕就没有别人来做这件事了。”

他们是追逐光影的人,而他们本身就是一道光,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