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满一年,孔胜东在忙些什么?
傍晚5点,即将年满61岁的孔胜东,走进家附近的屏风街农贸市场。最近一年,他成了这里的常客,还穿着那件浅蓝色的公交制服,只是胸口的工牌已被撕去。
“昨天晚上吃了青菜肉丝面,今天换换口味,烧个香干肉丝拌川。”不到10分钟,孔胜东就买完了菜,准备回家烧饭。
孔胜东在屏风街农贸市场买菜
去年8月30日,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孔胜东开完了职业生涯的最后一趟28路公交车,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孔胜东,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妻子和女儿,也承担了更多的家务活,买菜、烧饭,基本都被他包揽。
但他并没有享清闲,反而更忙碌了。
孔胜东在买菜时被一位市民认出,并接受了合影的请求。
孔胜东在雷锋广场旁的“吴山尚礼”清波驿站和市民聊天。
就在退休后不久,以他名字命名的“杭州市拱墅区孔胜东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天水街道仓桥社区玄坛弄8号成立,“孔胜东仓桥社区工会驿站”“孔胜东劳模工匠工作室”也陆续挂牌。
这个面积约100平方米的空间,设有休息区、读书角、洗手间,还摆放了打气筒、应急药品、冰箱、微波炉等物品设备。
只要没有特殊情况,孔胜东每天都会来这里“报到”,给居民修修车、打打气,为志愿者做培训,招呼户外劳动者进来休息,端茶递水,帮大家解决一些身边的“小事”。
周一上午,孔胜东在位于仓桥社区内的杭州市拱墅区孔胜东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为市民义务修车。
周一上午,杭州市拱墅区孔胜东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志愿者在为市民义务理发。
每周一还是“党员为民服务日”,提供修车、修伞、磨刀、理发、修理小家电、量血压、测血糖等各种便民服务。
孔胜东说,这里冬天有姜茶,夏天有凉茶,外卖员、快递员、环卫工们,可以进来喝喝水、歇歇脚、热热饭。
杭州市拱墅区孔胜东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孔胜东和居民下象棋。
这个炎热的夏天,这里成了附近居民纳凉休憩的热门场所,下棋、看报、聊天,每天都坐满了人。
不大的空间也是一方“民呼我为”的小天地,很多居民会赶来找孔胜东解决问题、寻求帮助,他也会把居民的建议需求向街道、社区反映,共同商量对策,帮大家排忧解难。
孔胜东为杭州市癌症康复协会的会员和志愿者授课,分享39年公益历程和志愿服务经验。
孔胜东参加天水街道举办的社会组织和公益服务赋能培训
“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做一辈子公交司机,这个梦想我去年已经圆满完成。另一个梦想是做一辈子志愿者。”这一年来,孔胜东“退而不休”,从8小时本职工作外的“兼职志愿者”,变成了全天候的“专业志愿者”。
周六一早,孔胜东带着三大袋工具和配件,骑车前往吴山广场上的“雷锋广场”义务修车。
周六上午,孔胜东在吴山广场上的“雷锋广场”义务修车。
每个周六,依然是孔胜东最忙的日子。上午带着一车工具,去吴山广场上的“雷锋广场”,参加“学雷锋”文明实践日活动,为市民义务修自行车;下午,在社区驿站做志愿服务;晚上,还在老地方——中山北路屏风街路口,继续为市民义务修车。
周六晚上,中山北路屏风街路口,一位前来修车的市民为孔胜东摇扇降温。
夏日的周六夜晚,中山北路屏风街路口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义务修车间隙的孔胜东,难得起身接了个电话。
孔胜东说,以前公交车是乘客们“流动的家”,现在他的驿站和工作室,就是志愿服务“固定的家”,“欢迎大家都来做客,找孔师傅聊聊天,也希望更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志愿者服务中来”。
周六晚上,孔胜东和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志愿者一起义务修车。
周六晚上10点多,一位市民匆匆赶来修车,已经收摊的孔胜东,重新拿出工具义务维修。
今天,孔胜东退休满一年了,但公益服务的脚步从未停歇。
今天,又是一个周六,在吴山广场和中山北路,你一定还能看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