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染灶韵,童绘薪传:一场社区里的非遗体验课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高明桢 通讯员 王冬莉 徐婷

配图1

8月28日上午,“指津·非遗谭 走读大运河”第六期活动联合在石塘社区阳光老人家举办。本期活动以“笔染灶韵·童绘薪传”为主题,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胡云峰带领青少年体验灶头画这一传统民俗艺术。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街道石塘社区、石塘经合社及杭州市福山外国语小学对本期活动提供了支持。

配图2

活动开始时,胡云峰为孩子们介绍了灶头画的历史与寓意。“灶头画,因绘制于灶台之上得名,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家必有灶,有灶必有画’,这句老话道出了它与烟火人间的紧密联结。”胡云峰进一步讲解,灶画以明快色彩勾勒“福禄寿喜”“鱼跃莲开”等纹样,蕴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孩子们认真聆听,不时好奇地提问。

配图3

随后,胡老师为小朋友们演示了灶头画的基本笔法和色彩运用,孩子们在指导下亲手在灶模型和纸面上作画。一位小朋友在绘画过程中说道:“等我回老家,我给爷爷奶奶家的灶头也画上灶画!”

配图4

另一位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创作时介绍:“这是我妹妹乱画的灶画,我打算改一改。这里我的灵感来自梵高的《星空》。”现场气氛轻松活泼,充满了童趣与创意。

配图5

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灶画作品并集体合影

绘画环节结束后,孩子们参与了非遗主题剧本杀《谁偷走了东坡草扎肉》。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孩子们扮演不同角色,通过三轮线索推理,最终找出“偷肉”的真凶。在推理过程中,孩子们不仅锻炼了逻辑思维,还通过情节理解了“规矩约束欲望”的深刻含义。当偷肉者最终悔过认错时,孩子们也明白了诚实和清廉的重要性。

配图6

校社协同,共同推进非遗课堂。本次活动让参与的家庭在社区环境中感受到非遗的亲切与活力,为灶头画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童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