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摄影展办到了乡村田野
杭州日报讯 8月26日,“何以青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影像创作大展”在航川村文化礼堂拉开帷幕。百余组摄影作品以乡村田野为天然展场,集中呈现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来的生动实践与丰硕成果。
这场展览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浙江省文化特派员制度的创新实践。作为航川村“第2393号村民”,省级文化特派员陈云在驻村日记中写满了这个村庄的“变”与“不变”。变的是发展动能:通过“家味航川”宣传矩阵,村民民宿经营户月均增收超3万元,床位数从去年5月的262张跃升至现在1000张,强村公司营收突破171万元,“139民宿”套餐成了游客口中的“性价比宝藏”。不变的是初心与情怀:陈云始终牢记,文化特派员的使命不是“输血”,而是“造血”,“我们要把村民培养成‘乡野摄影师’。”在陈云看来,“乡村振兴,既要让山水说话,也要让人文发光。”
航川村村民宋建茹就是陈云的“好学生”,她告诉记者:“陈云老师的摄影课让我学了很多拍摄技巧,现在很喜欢拍照记录生活。”
据了解,该展览自启动以来,共收到全国19个省份10268件投稿,最终197组、149位摄影师作品入展,其中航川村村民及荣誉村民共13位摄影师参与,21组作品入选,为展览增添了基层视角和民生温度。
此次展览主体设置于航川村文化礼堂、同心广场及“云下美术馆”。“‘云下美术馆’是我们利用废弃猪圈改造而成的,既保留了黄砖土墙的乡愁记忆,又融入了玻璃幕墙的现代美学,成为村民学习摄影、拍摄短视频的‘教室’。”陈云介绍,楼上是由返乡村民蒋倩依开设的掐丝珐琅手作坊,为游客和村民提供非遗体验、手工制作课程和特色文创礼品,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楼下则收藏着航川村丰富而珍贵的生活影像:从村里年仅4个月的最小婴儿到97岁高龄老人的90位村民留影,到青绿的山川与田野景象,还有村庄中宁静悠远的声音记录……这些影像既为普通人画像,也为时代留存真实印记,是艺术回归乡土、文化赋能乡村的生动实践。
中国摄影家协会新闻纪实专业委员、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傅拥军认为,此次展览作品丰富,呈现了浙江省各地特别是山区26县从传统村庄向绿水青山的美丽蝶变。“现在航川是城里人很喜欢玩的地方,来到这里就能看到浙江的乡村是怎样的。”傅拥军说。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其间免费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