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传合并!两大车展从同档竞争到合作,杭州需要一个怎样的车展?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李伟伟

都市快报讯  “粤港澳车展要来杭州了!”从7月开始,这个消息就在杭州的会展圈传开了。其实不是“粤港澳大湾区车展“来杭州了,而是这个车展的主办方今年国庆期间将在杭州首次举办车展,名叫“杭州湾大湾区车展”,同档期杭州还有另一个大车展。可是在2025成都车展开展之际,杭州突传消息——这两个竞争对手宣布合并合作,虽然杭州的车展规模整体不如北上广深车展,但这种事在车展圈并不多见。

2025中国杭州湾大湾区车展定于10月举办

从官宣入杭到“合并办展”,这一个月发生了什么?

据“杭州湾大湾区车展”主办方称,这个项目从确定立项到公司派团队到杭的时间并不长,也就一个多月。展会主办方为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联合会展集团、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其中,深圳市联合会展集团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随着影响力日渐增大,在今年已被正式列为国际A级车展(前身为“深港澳国际车展 ”,到目前为止共举办29届)。

有人做过统计,每年国内举办的大小车展成百上千,但就车展级别而言只有四类:第一类是由车企厂商参展方动用全球资源投入、对新车的数量和展示规模有特别要求的大型国际性汽车展览会,像北京、上海车展;第二类是中国总部参展、辐射重要地区、市场的车展,例如广州、成都、粤港澳车展;而迄今为止走过25个年头、代表杭州历史上最大车展的“西博车展”则归为第三类,也就是车企的区域总部参展。

表面风光无限的中国车展,背后的竞争实则激烈。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上海车展,上海贸促会与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的主办方之争在2024年正式爆发,直至今年开展前才以一场官司尘埃落定。

再说到杭州,“杭州湾大湾区车展”和杭州本土老牌车展“西博车展”,在主办方名单中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其中都有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省汽车行业协会的身影,专业性不言而喻。对于西博车展,杭州人很熟悉,它见证了浙江车市的辉煌、已连续举办24届,全名为杭州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西博车展(始于1998年,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而西博车展今年何时举行,至今还没有确切消息。

今年国庆档杭州的两大车展合并的消息,让一些车企也松了口气。对他们而言,同档期的汽车市场容量就这么大,有限的预算、有限的展具,甚至有限的人员配置,如何取舍本来就是一道难题,合作似乎才是最佳选择。

包馆与退展,两极分化的行业现状

随着车市震荡洗牌,车展市场也不可避免受到波及。每年4月的北京/上海车展,8月的成都车展,11月的广州车展,并称中国年度三大车展。富庶、爱消费的西南人民使得成都车展的影响力和重要性也被列入了国内第一梯队,但它的功能和形式也在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2025成都车展海报

即将开幕的2025成都车展,正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豪华断层”:对比2024年,超25个品牌缺席车展,涵盖了从超豪华到自主、从传统燃油到新势力的全方位品牌。超豪华阵营几乎全线退场: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劳斯莱斯、玛莎拉蒂集体缺席。

这么多品牌缺席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市场深层次的结构性转变。一边是超过25家品牌的黯然缺席,一边是比亚迪、奇瑞、长安等自主品牌豪气“包馆”,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其中,比亚迪已连续第二年包下成都车展9号馆,从几万元价位的家用车到上百万元的硬派越野车,产品线覆盖之广令人惊叹。那些缺席的品牌,尤其是合资和二线豪华品牌则普遍面临着产品更新慢、技术亮点少、市场定位模糊的问题。在国产新能源汽车的猛烈攻势下,它们的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压,生存压力巨大。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考虑,暂时缺席,或许是一种无奈但理性的选择。

业界评论,比亚迪、长安、奇瑞等国产品牌之所以能如此高调,底气来源于它们强劲的市场表现和技术上的不断突破。通过包馆这种形式,它们不仅能更全面地展示产品和技术,更是在向行业和消费者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属于中国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

杭州,能培育出一个“成都车展”吗?

成都车展之所以能跻身A级车展之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区域优势,以及它对汽车消费市场的强大影响力。在这一点上,杭州的车展为什么比不上成都?

虽然杭州的各大车展在发展中壮大,在拉动汽车销售、刺激消费内需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车展影响力来说,却跟几乎同时起步的成都车展有着明显差距,车企几乎不会选择在杭州的车展上全国首发新车。

由于杭州的城市消费潜力巨大,近年来杭州也吸引了多家外地实力车展商前来办展。2017年至2019年,曾在国内多个城市创造过单场车展销量破万辆纪录的北方一家会展集团,在杭州连续举办三届车展,最终以亏损超两千万元的结局退出杭州。一位资深杭州办展人透露,杭州市场的车展其实已饱和,以今年为例,大型车展就有3场,容纳15-20个品牌的小车展就有20多场,其他平台举办的小型车展更是难以统计。但是车展上想要卖车、赢利并不容易,这位办展人表示,“这主要是由于参展成本的投入与产出决定的。车企参加一次车展,场地费、搭建费和运营费各占1/3。例如去年杭州的一个大车展,主办方仅仅在销售政策的兑现上就要花两百多万元。”

竞争激烈,杭州会展人却仍看好杭州车市:无论是城市治理还是科技创新速度,杭州都是全国的风向标。近几年,吉利、奥迪、比亚迪、奇瑞、零跑等车企也都在杭州举行过新车全国首发、全球首发活动。这样的趋势之下,杭州更需要一场类似成都车展的全国性大型车展。

但车市变化波谲云诡,有了发展的基础,如何在市场竞争中突围成长也是一道难题。就成都车展本身,去年开始也有巨变——展商“缺席名单”变长了;一些车企虽参展,却再无重量级品牌活动;更多合资品牌悄悄缩小展台面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庸者,终将在转型的浪潮中黯然退场。

在整个汽车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车企们开始重新评估参展的投入产出比。现阶段的中国车市,各大车展该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如何孕育出一个与城市消费地位相匹敌的车展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