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叶子富茶山!贵州“白叶一号”感恩茶暨“两红三绿一抹”推介会在杭举办
浙江是千年“江南茶都”,贵州是茶树原产地之一。8月27日,在贵州“白叶一号”感恩茶暨“两红三绿一抹”杭州推介会上,两地跨越山海,续写茶缘。
85年前,浙江大学760名师生在竺可桢校长的带领下西迁贵州遵义湄潭,不仅带去先进的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更推开了中国现代茶产业百亿级产值的大门。
2018年,浙江安吉20名干部带着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赴黔。“我每年往返贵州二十多次,看着小小茶苗长成满山青翠,颇有成就感。”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说。近年来,贵州茶产业发展迅速,贵州茶叶的种植面积已达700多万亩,位居全国前列,围绕“两红三绿一抹”打造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化、国际化的路径。2024年,贵州茶叶产量30.77万吨,综合产值突破900亿元。
“茶产业是富民、生态、文化与健康产业。”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姜仁华表示。在贵州西南部,普安县出产的红茶因带有独特兰花香、粟香而闻名。“我们厂的普安红茶一年产量有2600吨,带动1.8万户,户均收入增至1.8万余元。”贵州普安红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易晖棚表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生动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贵州沿河县中寨镇的变化更具代表性。2018年“白叶一号”茶苗“远嫁”至此,志强村32户家庭借此脱贫。七年间,村民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涨至14200元;茶园面积也达1050亩,茶产业综合产值突破300万元。
“眼见着种茶大户年净利润高涨,外出务工的青年都开始回流了。”中寨镇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说,随着茶园扩大,全镇建起6家茶叶加工厂,还带动运输、包装、餐饮等配套产业发展,昔日“零产业”乡镇变身茶产业基地。2024年,全县茶叶产量1.258万吨,产值达13.7亿元。
遵义红的甜醇、普安红的浓爽、都匀毛尖的鲜甜、湄潭翠芽的清雅、雷山银球茶的独特、梵净抹茶的鲜绿,在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贵州好茶向世界亮出了六张靓丽名片,这是贵州茶品牌的一次集体盛装亮相,也是多彩贵州向美丽浙江递出的“绿色聘贴”。
一片茶叶,连接浙黔山海,一份情谊,绵延八十余载。如今,茶山的青翠不仅扮靓了黔山贵水,更成了村民口袋里的“金叶子”,让乡村振兴的华章由东部向西南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