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团走进浙大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 实地感受新药研发“智能引擎”强劲动能
创新药事关国计民生,也是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是高科技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地。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聚焦原创靶点研发与全链条AI赋能新药创制,展现出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与“健康中国”战略的扎实成效,也成为钱塘区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生动缩影。8月27日下午,采风团走进浙江大学智能创新药物研究院,深入探访这一坐落于杭州钱塘区的高能级创新平台。
采风团一行参观研究院展厅,与负责人围绕原创靶点药物研发、企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方向进行深入交流。
“我们布局了26项新药研发项目,其中 18 项基于原创靶点或原创理论,涵盖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一直以来,研究院针对我国创新药发展中长期依赖国外靶点与技术、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卡脖子”难题,布局原创靶点管线,构建了自主可控的原创靶点发现与验证技术体系,结合知识图谱、多组学分析、人工智能算法等手段,系统性发现 12 个具有临床潜力的新靶点,同时自建覆盖从“靶点发现—分子设计—成药性预测—临床前评价”的全链条 AI 驱动原创药研发体系,在原创靶点药物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在成果转化方面,研究院与钱塘区共同构建“四链融合”机制,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与人才链。目前已与安域生物、歌礼生物等15家企业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并成功孵化禹泓医药等7家医药企业。
“研究院为我们提供从靶点确证、分子优化到非临床评价的全链条,”禹泓医药负责人表示,“YH001项目快速推进至临床Ⅱ期,帮助我们完成了超过1亿元的融资,企业估值已达准独角兽标准。”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目前,研究院依托院士领衔的141人交叉学科团队,打造了多维联动的“育才”体系。开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药学硕士项目,累计培养研究生超230名,博士后19名,年培训超1500人次,已成为浙江省生物医药领域重要的人才孵化与输出基地。
钱塘区作为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区,集聚了全省25%的生物医药企业。区政府代表在现场表示:“与浙大共建研究院,是推动‘高校研发+区域产业’深度融合的关键举措。我们正在构建‘基础研究-概念验证-产业孵化’全链条体系,全力支持新药创制与集群创新。”
多位记者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走访,深切感受到浙江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活力与钱塘区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决心。浙大研究院不仅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先锋高地”,更是机制创新与产业协同的“试验田”,正持续为中国医药创新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