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哥”工作和生活都更有底气!西湖区发布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建设十大成果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楼子璇 通讯员彭程、缪烨烨、汪娟

“在小哥学院,我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提升了实操技能,更找到了清晰的职业路径,现在工作和生活都更有底气了。”8月26日,在浙江开放大学举办的西湖区建设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推进会上,骑手陆书霞发出感慨。

陆书霞没想过,已经30多岁的自己,肩负工作和家庭的重担,竟然还能在学业上获得深造机会,这一幸运来源于西湖区针对新就业群体开展的“小哥学院”。她是“小哥学院”2022年第一批学员,就读过程中多次获得奖学金,参与全省大学生创新大赛获金奖,加入小哥学院党支部,工作也从饿了么一线外卖员转岗到行政岗位,在小哥学院收获了知识技能,改变了人生。

2021年,杭州西湖区和浙江开放大学联合打造“小哥学院”,为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络主播等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学历提升机会。“小哥学院”党支部书记黄斌介绍:“学校不仅设置可以通过手机观看的学习课程,更对入学小哥给予学费减免的优惠,四年来,‘小哥学院’累计招收学员157名,其中33人顺利毕业,6人实现岗位晋升。西溪街道还在“小哥学院’学历提升的基础上开设了以技能培训为主的‘三新学堂’,累计开设30个班,服务新就业群体3400人次。”

除了开设“小哥学院”和“三新学堂”,推进会现场还推出新就业群体友好社会建设十大标志性成果,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到暖“新”服务连片成网,“两司”群体破题开局、打造优质网络文明直播间……一项项务实举措勾勒出西湖“友好图景”。

“活跃在西湖区‘两员两司一主播’3.3万人,平均每天收到新就业群体诉求40余件。”为了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在现场,全省首个“新就业群体诉求服务中心”启用,通过线上AI智能归集至线下专窗对接,从“小事快办”到“闭环到底”,真正让“民呼我为”落地生根。

去年以来,西湖区以党建为引领,让新就业群体从组织认同、暖心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感受来自西湖的温情——41个党支部、27个群团组织扎根一线,2万多名新就业群体有了“娘家人”;289个暖蜂驿站、35个优惠食堂织就“15分钟服务圈”;建成“六大友好单元”953个,1123名小哥加入“你是我的眼”志愿服务队,诠释“把城市当家”的归属感。

在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港湾的同时,双向奔赴的暖心故事也在西湖大地时有发生——2024年1月,听障骑手陈亚非在配送途中拾获装有16余万元现金的包,面对巨额财物,他妥善完成送餐后立即将包送至派出所,物归原主。从业期间,他还曾拾获并主动归还多部贵重手机。女骑手祝玫妹从2002年至今,累计献血96次,献血总量达24300毫升,带动越来越多的骑手、亲戚和朋友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今年春节期间,快递员王栗在蒋村街道诚园社区发生的火灾中冒险翻窗救火,成功控制了火势蔓延,为后续救援赢得宝贵时间。

依托新就业群体走街串巷职业优势,目前已有1123名新就业群体志愿者加入特色服务队,累计上报有效线索 700余条,参与防汛抗台、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达4000 余人次,多人获评“杭州市见义勇为义士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