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派员许卓恒:让半山灶头画的烟火气飘向远方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高明桢 郑维维

2024年6月,许卓恒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走进拱墅区半山街道石塘社区。初来乍到,他便一头扎进了这片土地,用脚步丈量社区的每一寸肌理,倾听居民口中关于老灶头的记忆。在与村民的闲谈中,他发现了被时光尘封的宝藏——省级濒危非遗“灶头画”。那些曾绘制在农家灶台上的吉祥图案,承载着运河百姓对五谷丰登的祈愿,却因燃气灶的普及正逐渐淡出生活。“老人们说起灶头画时眼里的光,让我觉得必须为它做点什么。”许卓恒说。

配图1

文化特派员许卓恒与灶画传承人胡永兴、胡云峰合影

作为文化特派员,他深知融入当地的第一步是读懂文化。通过深入调研,他了解到石塘社区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年近八旬的灶头画传承人胡永兴从上世纪60年代便坚持绘制灶头画,其儿子胡云峰也接过了传承接力棒,更有战国水晶杯等珍贵文物出土的历史积淀。居民们对本土文化的自信与渴望,让他坚定了启动《唤醒和保护省级濒危非遗“灶头画”》项目的决心。

配图2

灶头画美食文化节现场

推广,是许卓恒工作的核心。他深知,要让濒危非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让更多人看见。2024年重阳节,他联合半山街道策划的首届石塘“灶头画”美食文化节热闹开场,35桌由村厨用老灶烹制的佳肴香气四溢,与灶头画的民俗故事相映成趣,吸引了省市区10余家媒体争相报道,让“老灶头”的烟火气重新萦绕在社区上空。

配图3

文博会上的灶画展台

同年10月,杭州市文博会的现场,许卓恒带着灶头画项目惊艳亮相。他特意定制了高1.8米、宽1.2米的“大灶头”展台,绘满彩色灶头画的灶台前,白坯“小灶头”体验区前排起长队,6枚一套的“灶头画”套色章成了打卡热品,还有精心设计的文创礼盒让游客爱不释手。文博会上的这次“曝光”,不仅让市民游客近距离感受灶头画的魅力,更通过新华社等数十家媒体的报道,让半山灶头画的名字传到了全国各地,甚至吸引了外国游客驻足打卡。

配图4

在推广的道路上,许卓恒不是孤军奋战。他迅速融入半山,串联起各方力量:杭报集团给予项目配套资金支持,各级领导多次实地指导;半山街道和石塘经合社腾出近400平方米的空间,全力支持大运河“灶头画”文化体验馆建设;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社区书记、文化公司负责人组成的微信群里,每天都在碰撞着新想法。他像个纽带,将政府、传承人与社区紧紧连在一起,让保护与推广灶头画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配图5

胡永兴

为了让灶头画走进现代生活,许卓恒推动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印着灶头画纹样的冰箱贴、杯垫,一比一还原的小灶头模型,让传统美学悄悄点亮现代人的生活角落。他还带着灶头画走进校园,让孩子们在绘制小灶头模型的过程中,了解祖辈的生活智慧。这些努力让灶头画不再是旧相册里的泛黄剪影,而是成为可触可感的文化符号。

配图6

大运河灶画民俗体验馆设计方案图(部分)

如今,在许卓恒的推动下,大运河“灶头画”文化体验馆已进入装修尾声。这座近400平方米的空间里,不仅将复原老灶头、展示灶头画技艺,还能让人们品尝到老灶烹制的乡土美食。“体验馆8月就要开馆了。等到开馆,就能让更多人沉浸式感受灶头画的魅力了。”许卓恒提到文化体验馆,言语中满是期待。

配图7

建设中的灶画民俗体验馆

从初来乍到的文化特派员到融入半山的文化守护者,许卓恒用推广的巧思与坚持,让灶头画这朵非遗之花在半山重新绽放。那些曾伴随炊烟升腾的吉祥图案,正顺着大运河的脉络,飘向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记住半山的烟火气,也记住了他与这片土地的故事。

(部分图片由被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