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替代46处零散用地 节约土地超260亩 滨江“共享”临时用地 让企业省心又省钱

杭州日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杨雅 滨江微融圈 陆意 詹宇滨

杭州日报讯  8月19日中午,在滨江区一片50亩的临时用地上,来自7个不同项目的建筑工人们正有序地在食堂里排队打饭。物美价廉的食堂、整洁的集装箱宿舍、标准化的生活设施,让工人与企业都真切感受到“共享”带来的便利。这一切,都源于该区创新推出的临时用地“共享”解决方案。

作为杭州数字经济高地,滨江区每年有大量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但由于区域土地资源紧张、项目用地集约化程度高等特点,企业往往难以在主项目红线范围内解决工人食宿问题,只能在项目附近找临时用地建设工棚。然而,分散的临时工棚不仅管理困难,还会占用大量零散土地,同时增加了企业建设成本。

针对企业反映的痛点,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滨江分局(以下简称“滨江分局”)创新推出临时用地“共享”解决方案。该模式通过统筹整合区内11处近三年无开发计划的收储地块,打造临时用地集中设置区,实现多项目配套设施共建共享。“我们通过‘三个共享’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是共享场地,将零散用地整合为集中区;二是共享设施,统一建设食堂、通道等公共配套;三是共享服务,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供标准化管理。”

以物联网小镇临时用地为例,原本50亩用地最多满足5家企业的需求,如今通过科学规划不仅容纳了7家企业,还预留了发展空间。其中一家入驻企业的项目工程师王超孔算了一笔账:“我们有两个在建项目,按照以往做法,每个项目都需要单独申请临时用地建设配套,土地平整、硬化、临时设施建设、项目管理维护费等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但采用共享模式后,仅项目管理维护费一项,每年就能节省约10万元。”

审批服务同步升级也是该模式的亮点。通过建立“专员服务+预审服务”双机制,该区已高效完成20宗临时用地审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针对用地周期管理,创新建立“预警+帮扶”制度。“我们提前30天提醒企业做好腾退准备,并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确保土地按时复绿、顺利移交。”滨江分局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据统计,该模式实施后,滨江通过11个集中设置区整合替代了46处零散用地,节约土地261.86亩,其中仅设施共享就节省用地22亩。这一创新实践既缓解了临时用地供需矛盾,又实现了企业降本、工人受益、土地增效的多赢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