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血管外科!“中国方案”首次在全球顶级期刊发表
都市快报讯 近日,宁波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作为核心合作单位,该院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郎德海作为共同第一作者,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阿里巴巴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联合攻关的研究成果《AI-based diagnosis of acute aortic syndrome from noncontrast CT》(基于AI辅助的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非增强CT诊断),在全球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在线发表。
顶级期刊《Nature Medicine》
《Nature Medicine》是全球三大顶刊之一的《Nature》的子刊,创刊于1995年,2023年影响因子58.7,稳居全球医学期刊前三,每年仅遴选约200篇具有“临床可落地、范式可改变”特征的原创论著。
此次在这家顶级期刊发布项研究成果,标志着“中国方案”首次在全球血管外科顶级学术舞台发出强音,同时也意味着宁波二院等代表的浙江医疗领域在主动脉疾病领域实现了“临床—科研—转化”的全链条突破。
人工智能+血管外科实现ASS早期预警
赢得3小时抢救黄金时间
这项研究成果为可以针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进行人工智能早起预警。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是一组致死率极高的危急症,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40–50%,每延误1小时死亡率增加1–2%。
这种疾病典型症状为突发剧烈胸背痛,但容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等混淆。目前公认的诊疗标准手段是增强CT血管造影(CTA),但仍然有成本高、造影剂肾损伤风险及基层可及性不足等问题。如何在“第一时间、低成本、无造影剂”条件下快速识别AAS,一直是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预后的关键瓶颈。
据了解,宁波二院血管外科在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破裂的胸腹主动脉瘤、髂动脉瘤、急性夹层破裂等急危重症的救治方面具备很强的经验,每年要完成200多例胸腹主动脉夹层介入手术,腹主动脉支架植入术、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量在浙江省DRGs排名中分别位列全省第三、第六。近年来,专科也在积极将新技术、新器械应用于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主动脉开窗等技术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也正是因为在主动脉疾病领域的诊疗经验,2024年初,宁波二院血管外科作为核心合作单位,参与到了AAS 人工智能早期预警的多中心研究中。
该研究基于20余万例非增强CT大数据,成功开发了全球首个面向急诊场景的AAS 人工智能早期预警系统-iAorta。这个早警系统很强大:
首先表现在诊断性能优异,敏感度在91.3%–94.2%,特异度≥99%,相比传统医生肉眼判读具备明显的优势。
其次可以大幅缩短确诊时间,把误诊漏诊导致的诊断路径时间由平均219.7分钟压缩到61.6分钟,为抢救赢得黄金3小时。
第三是基层可及性强,在资源受限、患者无法马上进行增强CT的场景下,仍然可以借助非增强CT完成可靠筛查,降低造影剂肾损伤与辐射暴露。
该研究首次证实:经AI赋能的非增强CT可作为AAS的一线筛查工具,提出“低剂量、低成本、高可及”的急诊主动脉疾病诊疗新范式。此成果将为多模态AI、云端协同救治及基层网络建设奠定数据与方法学基石,大大提升主动脉疾病的诊断准确度和速度,进而提高这类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