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二中的追星少年,拿到一块国际金牌!从小学开始追星,常在后半夜观测星空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张娜

都市快报讯  又一块国际金牌!

从第18届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赛场传来好消息,中国代表队5名队员全员获奖,其中,杭州第二中学高二男生顾凯风夺得金牌!

共有四场考试

理论试题多达19页

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是全球范围内级别最高、难度最大、竞争最激烈的天文奥赛之一。本届比赛吸引了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学生参加,都是14至18周岁的中学生。

这次比赛的内容包括理论笔试、数据分析与望远镜实测等多个环节,全面考查选手的天文知识储备及数据分析能力。

顾凯风昨天刚结束竞赛,回到杭州。橙柿互动记者联系上他的爸爸,顾爸爸说这场比赛从8月11日报到,到21日闭幕,10多天里有4个比赛日。比赛试题是全英文的,各国领队老师先进行翻译,之后再进行比赛。

第一场是理论考试,5小时。和往年相比,本届比赛的试题难度有明显提升,理论部分题量多达19页。

第二场是观测考试。300多名学生轮流操作几十台望远镜,先调整机器,观测到设定的目标天体,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计算等。

第三场是数据分析,约4小时,主要是用给出的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第四场是天象厅考试。先给出一个位置和时刻,比如南美洲当地时间几点,再模拟出星空,给出考题等。

“我在首场考试中出现了失误,但及时调整心态,最终稳定发挥拿到金牌。”顾凯风说,在国际大赛中,实力是关键,但稳定的心态更珍贵。让他特别开心的是,比赛中,他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

出发前在天象厅待了一天

“追星”从小学开始

除了爱好天文,顾凯风还是物理竞赛团队的成员,在天文奥赛结束之后,他正紧锣密鼓地备战物竞初赛。

“他从小喜欢天文,学了物理之后,物理竞赛的训练,对他的建模能力、逻辑思维等提升,都有帮助。”物理竞赛教练葛晓东老师说。

班主任魏昌瑛说:“顾同学是个全面发展的孩子,爱好广泛,喜欢天文、物理、摄影等,综合成绩也很优秀。课余还喜欢运动,打羽毛球、篮球等。在高中时间这么紧的情况下,他还能保持对于天文的兴趣,说明是真爱。”

正如魏老师所说,顾凯风对于天文的热爱,追溯起点,是在天长小学的时光。

“四五年级时,少年宫有次去学校邀请过孩子们参加天文知识竞赛,趣味性比较强,他去参加了。后来,学校又请了位天文学家进校科普,他听完之后,对星空、宇宙等非常着迷。”顾爸爸说,当时,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刚成立天文社团,他就成了最早的成员之一,可以说,“追星”是从小学开始的。

每周去上课,接触了越来越多的理论知识。到了假期,就跟着天文社的窦老师去安吉天荒坪、莫干山等地实地观测。

“这次比赛前,窦老师带他去滨江分中心的天象厅,从早到晚待了一整天。因为比赛中有一项是天象厅的观测,他就躺在地上,房间里一片漆黑,只能看见穹顶上的星象,和他眼里闪着的光。”顾爸爸说。

望远镜换了三台

经常在后半夜观测星空

从喜欢上天文,顾爸爸说,家里就买了望远镜。一开始是最普通的牛顿反射式望远镜,到了后来,成像达不到儿子的要求,也不太方便搬运。就换成了电子云台,数控的,可以自动寻星。到现在,家里已经换了三台望远镜。

“有时站在阳台上,就能观测八月十五的月亮。”顾爸爸说,儿子升入初中杭州第十三中学后,对天文的热爱依旧。

采访中,顾爸爸口中经常蹦出天文领域的专业词汇,他笑说因为儿子喜欢,他也跟着一起讨论、观测等,算是浅浅入了门。

“喜欢天文的孩子不多,他们有一个小圈子,大家感情非常好。”顾爸爸说,和一般旅游时,大家看星空不一样,这批孩子观测星空,都得是后半夜,最早也得是零点左右。通常是暑期或寒假,时间比较多的情况下,去山顶做暗夜观测。

到了后来,越学越深,开始参加比赛。省赛,国赛选拔,国赛,再到这次国际赛。

2024年12月,杭二中的王隽元、顾凯风、曹一凡、陈致知四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斩获浙江省中小学生天文知识竞赛高中组团体一等奖,四位同学均获省一等奖。顾爸爸说,这几个同学都是从小玩到大的,一起在少年宫学天文。

顾凯风凭借热爱,一步步走到现在,直到收获了天文奥赛的金牌。

“让他写一篇作文,他头痛半天,但让他琢磨一道天体物理的题目,他很兴奋,花多少时间都要解出来。他和我聊过,喜欢天文的理由是因为充满了未知,他对此很好奇。”顾爸爸说,未来儿子想做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