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七律第一人”王翼奇在杭州去世

都市快报
浏览量
作者:记者 潘卓盈

昨天,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西泠印社相继发出讣告,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西泠印社社员王翼奇,于2025年8月20日在浙江省中山医院因病离世,享年84岁。

王翼奇,中国当代古典文学家,骈文、诗词家,楹联家,书法家,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人称中国“当代七律第一人”。

王翼奇曾把杭州西湖比作“楹联大观园”,西湖边如今有1000多副楹联,其中有不少便是王翼奇创作的。漫步其间,你一定不经意间,读过他笔下的作品。

他还被列为中国楹联“十杰”之首,所撰《杭州赋》在光明日报发表后,被制为珍藏版用于持赠。

人如其名,诗坛都评价王翼奇“诗文有奇气”,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极为深厚,精研古文学、古汉语,尤工骈俪文字。

除了楹联,国内知名景点的祭文,如绍兴大禹陵祭文、缙云仙都黄帝陵祭文、杭州市雷峰塔和钱王祠重建碑记等,都出自王翼奇之手。

他善用典故,词藻华丽,文采飞扬,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如《处州碑记》《重建杨公堤碑记》《重建钱王祠碑记》《重建白苏二公祠碑记》《中国越剧百年诞辰碑记》等,深受名家好评。

他曾摘得2016年度陈子昂诗歌奖。作为诗词界的权威奖项,陈子昂诗歌奖每年度只颁发一名,首届获奖者为上海103岁诗词大家周退密,第二届获奖者则为王翼奇。

杭州出版社总编辑、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浙江诗词大会暨浙江诗联学会学术总顾问尚佐文,和王翼奇是往来颇深的文坛忘年交。

在尚佐文看来,王翼奇的去世,是浙江诗界的一大损失。“王老师,真的是我见过的,浙江省内为数不多的全国知名的优秀诗人。”尚佐文引用了学者扬之水的说法,“扬之水老师有次来杭州,她就和我们说,‘你们这些人和王老师相比,差得还太远了。王老师是直接用文言文、古诗词来思考的,而你们,需要把白话文先翻译成古文,才能表达出来’。说明王翼奇对古诗词的研究,入骨很深。而且他厉害在哪里呢?他既能入,又能出,娴熟掌握古典文学的语言,又极具当代性。”

尚佐文透露,王翼奇生前提过自己小时候的启蒙,古诗词的习得主要还是因为家学渊源,从小跟着姐姐用闽南话学习古诗词吟诵,“他7岁就在《厦门日报》上发表古诗。兄长是出家人,擅长诗文,室名还是弘一法师题写的。这些家学耳濡目染下,都造就了王老师后来的古诗文修养。”

当代诗词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

王翼奇,字羽之,原名萧佛寿,祖籍福建省南安县,1941年出生于厦门市。

1968年,王翼奇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后,长期在杭州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先后任浙江古籍出版社副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审等职。

他参与了《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曾任《中华大典》浙江省编纂办公室副主任,曾受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并任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辞赋家学会副主席、浙江省辞赋学会会长、浙江省楹联研究会会长等。

王翼奇生前著作颇丰,出版的作品有《笠翁一家言文集》(点校)、《汪莘曹彦约词注》(校注)、《香书轩秘藏名人书翰(上中下)》(与赵一生合著)、《传世诗文名句俗语引用手册》(与尚佐文合著)、《儿童版精选古诗一百首》(适合3-12岁,合编)等,著有收录历年自己创作的诗话、诗词、楹联、骈文等作品数百篇(首)的《绿痕庐诗话·绿痕庐吟稿》《集句对联》《王翼奇骈文集》等。

王翼奇在诗词上耕耘多年,有很多独到的见解,以解读《诗经》为典型。讲到《诗经》,王翼奇用“滥觞”一词来描述它。“滥觞”是指江河的发源处水量很小,仅能浮起一只酒杯,《诗经》对于中国诗歌,恰恰就是这样一个“滥觞之地”,虽数量不多,却是后世诗歌的源头。

作为当代诗词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王翼奇既继承了古典诗词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人的思考与情感,他的传统诗文向世人鲜活地展现了当代生活及其中承载着的现代精神。

王翼奇认为,诗词文化是我国文化中的精髓所在。我们很多成语都来自诗词,以读诗词来提升自己的内在气质对所有人都适用。古人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内在的气质需要长期的培养。

推动杭州打造“诗词之都”称号

唐宋时期,白居易和苏轼两位大诗人先后担任杭州的地方长官,不仅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更将杭州的文化底蕴推向了新的高度。

2012年,王翼奇向杭州市委市政府提交了一封信,首次提出“杭州应打造‘诗词之都’”的构想。他在信中指出,杭州不仅拥有“爱情之都”“旅游购物之都”“动漫之都”等美誉,更具备无可争议的“诗词之都”身份。这一提议得到了时任领导的回应,也在诗词界引发了反响。

“正是在王老师的推动下,杭州有了‘诗词之都’的称号。”尚佐文说,“王老师真的是非常热心的人,痴迷诗词,对诗词界的晚辈也格外提携,甚至还资助生活有困难的年轻诗人。他一直关心着浙江年轻一代古典诗词作家的发展。”

西湖诗社社长、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钱之江,同样也是酷爱诗词,“年轻的时候,我就听说王翼奇老师,诗写得相当好,非常佩服和仰慕。可惜我直到2002年左右,才有机会认识他。之后一路受到他的指点和提携。他是个惜才爱才的人”。

在钱之江眼中,王翼奇有着当代苏东坡的风范,“才思极为敏捷,为人豁达、幽默。打个比方,他见到文竹,立马脱口而出,‘文竹对武松’,两个完全不搭界的词,细细一想,还挺有脑筋急转弯的意思。他就是这样,经常在创作上给人意外和新意”。

讣告

夫君王翼奇,字羽之(原名萧佛寿),福建厦门人,1941年出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8月20日晚在杭州去世,享年84岁。

翼奇先生上世纪6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长期在浙江省从事新闻出版工作。一生倾注耕耘中华文化与古典文学。生前曾任浙江古籍出版社副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辞赋家学会副主席、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楹联研究会会长、浙江省辞赋学会会长、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

生前曾参与编纂《汉语大词典》,主编过浙江省《联谊诗词》,著有《绿痕庐诗话·绿痕庐吟稿》《王翼奇骈文集》等个人集,撰写《仙都黄帝陵祭文》《杭州赋》《丽水赋》等诗文上百篇。诗词文赋、书法楹联遍及浙江大地。

今翼奇先生驾鹤西去,悲之!痛之!遵先生遗愿,丧事从简。妻田英泣泪谨此讣告,与亲朋好友共缅怀。

2025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