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山脚下藏着一座地下城
市民在四牌楼防空洞看展
立秋过完,三伏结束,处暑已至。
通常这个时候,天气便没那么热了。杭州的高温却丝毫没有退场的意思,反而愈演愈烈。这样的日子,就像大家熟悉的那个玩笑:“全靠空调续命。”
转念一想,从前没有空调的日子,人们是如何熬过酷暑的?
在西湖东畔的吴山脚下,藏着一座约4000平方米的地下城。任外界暑气蒸腾、热到破纪录,这里始终保持着24℃的清凉。这个地方也不难猜,它便是四牌楼防空洞,也是目前杭州开放面积最大、人气最旺的防空洞纳凉点。从热闹的鼓楼出发,沿着十五奎巷慢慢往里走,直到巷尾,看见一座石牌坊,上刻“民不能忘”四个大字,就是四牌楼了。
四牌楼曾经叫“四贤巷”,是杭州百姓纪念伍子胥、褚遂良、岳飞、于谦这四位先贤的地方。清代时,这里先后立了四座牌坊,后来就有了“四牌楼”这个名字。四牌楼防空洞是时代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初,杭州人民靠着人工与机械协作挖掘,再经毛洞喷浆加固,修建了这个地下人防工程,默默守护着一方平安。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它开始慢慢融入市民的日常。因坑道内天然冬暖夏凉,温度常年宜人,2006年起,这里被正式改造成夏季避暑纳凉点,成了大家共享的清凉福利。
四牌楼经历了无数变迁,曾为“最坏时刻”严阵以待的四牌楼防空洞,如今也焕发新生。当极端高温愈发频繁,夏日热浪一次次刷新纪录,深埋山中的它们,凭着结构造就的天然低温,成了城市里藏不住的避暑秘境,更成了老杭州人夏日里一份带着岁月温度的独特慰藉。
四牌楼曾名“四贤巷”
纪念四位名臣良将
杭州的大街小巷就像一本历史书,藏着无数旧事。
四牌楼也不例外,几百年前,这里曾叫“四贤巷”,是杭州百姓纪念伍子胥、褚遂良、岳飞、于谦这四位先贤的地方。
伍子胥忠君爱民、刚直不阿,自古以来就受到杭城百姓祭祀,吴山旧时别称“胥山”,至今山上还建有纪念伍子胥的伍公庙。
岳飞精忠报国,是公认的“忠臣良将,千古一人”,也深受百姓爱戴。
写出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古名句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就诞生在离四牌楼不远的清河坊祠堂巷 42号。如今巷内的于谦故居还保留有于谦的画像,供世人瞻仰。
褚遂良以书法出名,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同时,他也是出了名宁折不弯的谏臣。唐太宗李世民曾对长孙无忌说:“褚遂良耿直,有学术,竭尽所能忠诚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又说:“立身之道,不可无学。遂良博识,深可重也。”
褚遂良也是杭州人,据《武林坊巷志》记载,“褚堂巷亦名褚家塘,为遂良故里。清讹为池塘巷”。池塘巷迄今尚存,就在中河北路向东、凤起路向南的环北市场附近。
褚遂良最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他曾经负责记录李世民的日常言行。据说某天,李世民想看他都记了些啥,没想到褚遂良直接回怼说:没门。听起来像段子,却是史书所载。据《大唐新语·卷三》记载,贞观年间,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载肇,君举必记。(守道德不如遵守自己的职责,臣的职责应当记载笔录,君王的举动必定记下来)”
为纪念这四位以忠诚正直闻名于世的先贤,明弘治十年(1497年),巡盐御史姚寿曾建“忠节坊”,并筑亭立碑。后坊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到了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御史周汝员在此再建“忠节祠”。
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朝廷又颁诏为旌表节义,拨银在此建节孝祠,给民间人士树碑立坊……将忠孝节义之人,俱标姓名于其中,永垂于世。当一座石牌坊上姓名镌刻满后,又立一座石牌坊,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这里先后立了四座石牌坊,旧时杭人习惯呼牌坊为牌楼,就有了“四牌楼”这个名字。四牌楼现在的石牌坊,也是根据文献资料还原的。
乾隆、康熙登山的御道
还有浙江巡抚阮元的祠堂
四牌楼,曾是南宋著名的御街二十三坊巷之一。从石牌坊往里走,一路能看到许多水井,这些水井曾是二十三坊巷百姓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饮水来源。清道光二年(1822年),杭州知府德庆所撰的《重修吴山节孝祠碑》中,就有“鸾蜕珠奁,古井翻澜”的记载。
夏夜,在天井里,傍井而坐,摇扇闲谈,仰望星空,更是很多老杭州人的童年记忆。
据雷位卫所著的《家门口的古井》介绍,目前四牌楼还保存了21号的清凉井、34号的公益社义井、43号和44号的两口古井。其中,公益社义井就在四牌楼防空洞门口,方形井圈,由整块石料凿成,井圈上刻着的“义井”二字,也表明该井具有公益属性(义井,顾名思义,由民间善人捐款出资,为解决居民饮水困难开凿的公用设施)。附近较为著名的古井还包括:十五奎巷的状元井,晓霞弄的晓霞井,井弄的顶针井、清凉井,茶啾弄的茶啾井,元宝心2号、3号的古井,花生弄9号、16号的古井,丁衙巷里的宝成寺义井,瑞石亭与丁衙巷交叉路口的瑞石四眼井,燕春里的姐妹井,以及白马庙巷的紫阳泉井等。去四牌楼的时候,都可以顺路逛逛。
过了四牌楼再往西,还有一条名字相当独特的小巷——“元宝心”,据说是因地势渐高拱起,如元宝“心”而得名。这条路还是古代皇帝登山御道,康熙、乾隆多次上吴山都经由此路。元宝心里,还有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清代祠堂建筑——阮公祠,是祭祀清代浙江巡抚阮元的祠堂。阮元这个名字可能听着陌生,但提到西湖边的“阮公墩”,大家就明白了。
阮元曾两次担任浙江巡抚,正是他当年主持西湖疏浚,用淤泥堆筑“阮公墩”,才形成如今“阮墩环碧”的景观。阮公祠门口的一副楹联,正点明了其功绩与成就:“勋名著寰海东西,绝徼威棱,中朝相业;经术冠大江南北,主盟坛坫,崇祀湖山。”2007年大修时,还曾有一块“阮文达公祠记”残碑出土,现存于大殿西南角。
穿过阮公祠后就是青衣洞,相传此地连同四牌楼都为南宋权相韩侂胄所建阅古堂的遗址。韩侂胄曾在此凿山建园,引泉开洞。清代学者翟灏与其弟翟瀚合著的西湖经典导游典籍《湖山便览》引《四朝闸见录》云:“韩侂胄居太庙侧,自宁寿观梅亭以至太室(太庙)之后山,皆掩而有之,为阅古堂。作流觞曲水,引泉自青衣下注于园。”南宋诗人陆游还曾为此撰写过一篇《阅古泉记》,描述此地,“名葩硕果,更出互见;寿藤怪蔓,罗络蒙密。地多桂竹,秋而华敷,夏而箨解,至者应接不暇,左顾右盼……天造地设,非人力所能为者。”
时光流转,昔日帝王专属的登山道,如今已是人人可及的通途;旧时权贵独享的园林,化作了百姓共游的景点。不变的,是那份流淌在血脉里的忠义传承。
四牌楼防空洞内有电影院、健身区、阅读室等区域
当年的四牌楼旅馆
“一块两毛”住一个晚上
提起防空洞,老杭州人应该都还记得“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三个词。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在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我国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四牌楼防空洞,正是当年杭州积极响应的见证。
20世纪80年代,为响应人防工作“平战结合”的号召,四牌楼防空洞摇身一变成了四牌楼旅馆。现在走进四牌楼纳凉点,还能在防空洞里看到当年工人路旅社的复原场景。
“那个时候没有空调,晚上热到睡不着觉,下班后,我经常会在这里住一晚上。”今年80岁的章大伯眯着眼回忆说,那时候住一个晚上,只要一块两毛钱,厕所是公用的,但床都是独立的。因为经常去,他还能享受福利价,“一块零八分一晚”。
1985年,四牌楼旅馆在保持原有场地和设备的基础上,开设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歌舞厅。章大伯回忆说,当年进去跳舞是不要门票的,但要想坐下来喝个茶,那还是要钱的,但也不贵,一人五毛钱。歌舞厅位于地下,音乐就算震天响也不扰民,这就成了年轻人扎堆的欢乐场。比如上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的丰乐歌舞厅,就是在城市绿地下面建的人防工程项目,也叫891工程。
1995年,杭州市人防办进一步将四牌楼旅馆改造为吴山娱乐城,之后又更名为“吴山游艺场”,名字再变,热闹劲儿一直没变。
迈入新世纪,杭州大部分防空洞又解锁了新技能——仓储。《都市快报》2021年刊发的《你知道吗?亚洲最大的地下粮仓,就在凤凰山附近的防空洞里》一文中曾提到,2006年这一年,杭州4/5的香蕉,都在防空洞里“待过”,四牌楼防空洞自然也不例外。“当时1号坑道到4号坑道,里面全放的香蕉,基本都是福建老板租的”,章大伯回忆说,因为他们经常去防空洞避暑,和老板熟了,时不时还能吃上免费的香蕉。
几十年过去,每到夏天,早已退休的章大伯,还是习惯来四牌楼防空洞避暑,虽然防空洞还是那个防空洞,但模样早就变了,“以前都没有这么好的凳子,纳凉要自己带凳子,地面总淌着水,湿气又重。现在的环境比以前好太多了”。章大伯一脸幸福地说,现在早上在西湖边逛一圈,下午来这里正好。要是有人约,就一起打打牌,要是没人约,就一个人坐着刷手机,“在手机上看大好河山,等于去外面玩了一样!”
防空洞里“五通八有”
还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如今,防空洞内保持了“五通八有”的高标准配置,即通水、通电、通手机信号、通IPTV(网络电视)、通Wi-Fi(无线网络),还配有桌椅、茶水、书报、影院、图书馆等便民设施。这个夏天,四通八达的坑道里,还有一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国防动员主题展”正静静诉说着历史。200余幅抗战时期的珍贵照片,串联起党领导国防动员的壮阔长卷:从抗战时全民一心的鼎力支持,到新时代“应战应急”的双重担当;从“小米加步枪”的简陋装备,到“民防码”智慧防控的便捷高效……一幕幕变迁,皆是历史的印记。
走进防空洞深处,还能一睹中国自主研发战斗机的发展历程。除了前段时间备受瞩目的歼-10战斗机,还有其他各种型号的战斗机以及轰炸机、侦察机、预警机等飞机模型,正整齐排列在大国重器飞机模型展区,让人可以近距离感受我国航空工业的飞速发展和强大实力。
在激光打靶体验区还可以提前预约免费体验机械射击,感受真实的后坐力和弹道反馈。
每日还有免费的电影放映,展映影片不仅有《开天辟地》《狼牙山五壮士》《七七事变》《南昌起义》等红色主题电影,更有《熊出没》《罗小黑战记》《猪猪侠》等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晚上还会放映《红海行动》《你好,李焕英》《年会不能停》等卖座又叫好的商业片。
你甚至还能在防空洞里享受免费理发服务。
今年7月1日,四牌楼防空洞一开放,74岁的娄秋香和她78岁的老公王宝忠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基本都是雷打不动地每天早上5点半出门,坐一个小时地铁到吴山广场,再花半个小时翻过吴山,准时出现在四牌楼这里。因为夫妻俩开过几十年的理发店,手上有祖传的理发手艺,索性就带上了理发工具,在防空洞里开了一个临时的“王师傅理发店”,免费给大家理发,“高峰的时候,一天能给五六十人理发”。一般她老公负责男士,她负责女士。一个夏天,省下空调费不说,要是被夸手艺好,心里更是美滋滋的。娄阿姨说,虽然这日子过得比上班还忙,但过得舒服又开心。“孙子大了,都不用我们管了,在家闲着也闲着”,这里每天都能找到人聊天解闷,每天爬趟吴山还能顺便锻炼锻炼身体,“真的,晚上睡眠都好啦!”
四牌楼纳凉小贴士
四牌楼避暑纳凉点位于四牌楼38号,目前纳凉点已向市民免费开放,不需要提前预约,每日(周末无休)开放时间为8:30-17:30,计划开放至8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