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泡面味到“胖邻居”,舒适度是铁路服务下一个必答题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张翟

近日,有网友吐槽,在乘坐高铁二等座时,因邻座乘客比较胖,导致自己难以舒适就座,引发网友热议。不少网友也分享了类似的经历,例如曾被“卡”在三人座中间,左右不得动弹等。对此,12306客服回应,若在列车上遇到邻座体型特殊而导致空间拥挤,可向列车工作人员反映,协调更换座位,但购票系统目前无法提前获知乘客体型,暂无针对性改进办法。

“特殊体型乘客的座位困扰”与前段时间热议的“高铁上能不能吃泡面”,本质上都是公共空间内不同诉求之间的碰撞,与霸座、电子产品外放等主观恶意行为不同,这类问题更多源于观念和习惯的差异。随着铁路出行从普速跨入高铁时代,出行时间大幅缩短,以往绿皮车上那套“慢慢熬、中途透个气”的思维,显然已经不适用了。高铁气密性好、速度快、停站时间短,泡面味儿久久不散,“胖邻居”带来的压迫感也无可缓解,这就要求我们的出行观念也得“升级换代”。比如,尽量避免在密闭车厢吃气味浓重的食物,或主动移步餐车,既尊重他人,也让自己更从容。

虽说高铁上遇到“胖邻居”是偶发事件,可一旦碰上,整个旅程都可能变得煎熬,旅客心生不满完全可以理解。但也正是因为人在旅途,才需要对彼此多一些包容与体谅。网络上诸如“胖子别出门”的声音显然是找错了发泄口,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更是对特殊体型人群的伤害与歧视。对特殊体型的乘客来说,日常出门本就不易,并非有意给他人添麻烦,更需要大家的理解与包容。也有人说,这些体型特殊的乘客应该去买一等座或商务座,又或者一次性买两张二等座座位,但这一想法不仅实施起来困难,也带有对特殊体型人群的歧视之嫌:相当于用体型来区分人群,让特殊体型的旅客承担了更多的出行成本。

“吃泡面”“特殊体型旅客乘车”等问题的讨论,恰恰说明大家对于出行舒适度的要求正在提高,如何回应这些需求是铁路服务的一道必答题。面对这类新需求,铁路部门一句“没办法”显然过于敷衍。作为服务提供者,铁路部门有责任主动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让乘客自行“消化”矛盾。具体到特殊体型乘客出行的问题,完全可以考虑部署少量宽度可以调节的座椅,由乘务员视情况进行协调和操作,让特殊体型旅客与邻座都能更舒适。回顾铁路运输的发展史,正是这类关于“舒适”的讨论不断推动服务升级:有乘客希望有安静的乘车环境,催生多列高铁推出静音车厢;越来越多的旅客有托运宠物的需要,催生今年4月起高铁宠物托运服务的试点……随着生活条件的发展,乘客对高铁出行舒适度的新问题会不断被提出来,说到底,铁路是公共服务部门,不能图省事把问题丢给乘客,应该多花一点心思,寻找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为乘客提供差异化、精细化服务。铁路部门不能怕麻烦,而要怕服务不到位。

公共空间永远存在不同诉求的摩擦,但这不应演变为乘客之间的对立,更不该纵容歧视与攻击,公共服务的管理智慧,恰恰体现在平衡不同群体权益、守护公众利益的能力上。如何理性沟通、彼此体谅,并借由合理的公共服务完善机制去化解冲突,是我们每一个人,以及每一个公共服务领域,都需要持续修习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