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大学生发挥专业特长深入水乡湿地调研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记者 张晶

近日,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和孚清源”暑期实践团近日赴湖州市和孚镇,开展为期 5 天的水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调研实践。该团队依托水利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优势,聚焦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水乡湿地”特色,用专业实践书写青春担当并贡献青年智慧。

和孚镇作为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桑基鱼塘”这一瑰宝。实践团首站深入荻港村 —— 桑基鱼塘系统的核心区,实地探寻“塘基种桑、桑叶养蚕、蚕沙喂鱼、鱼粪肥塘”的千年生态循环密码。在与当地老渔民的深度访谈中,团队成员详细记录了传统渔业面临的转型困境:渔业资源衰退、青壮年外流、传统技艺传承断层等现实问题,同时也挖掘出桑基鱼塘“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智慧对现代水环境治理的重要启示。

“老一辈渔民说,过去桑基鱼塘里的水清可见底,鱼肥桑茂是常态。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模式,正是我们今天生态治理需要借鉴的宝贵经验。”实践团成员在调研日志中写道。

通过实地采样、生态观测,团队系统记录了桑基鱼塘的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特征,为后续分析传统模式的生态效益积累了第一手数据。

为探索适合乡村的低成本生态修复路径,实践团来到了漾东现代渔业园区,团队重点考察智慧养殖系统的应用场景,通过与技术人员交流,对比物联网监测、循环水系统等现代技术与传统养殖模式在水资源消耗、尾水排放、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差异。

“传统桑基鱼塘的‘自然循环’与现代人工湿地的‘技术强化’各有优势,如何将二者结合形成低成本、可持续的治理方案,是我们调研的重点。”实践团指导老师介绍道。团队通过水质检测、数据建模,初步梳理出适合乡村地区的生态修复技术清单,包括优化湿地植物配置、推广简易智慧监测设备等实操性建议。

实践团成员表示,作为环境专业学子,将持续关注乡村水生态治理需求,用专业知识服务基层,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接下来,他们将系统整理调研中积累的桑基鱼塘水质数据、智慧养殖技术对比报告及农户访谈实录,形成包含生态修复技术清单和优化建议,用持续的青春行动守护水乡的碧水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