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场展览 带你看艺术家笔下的 绿水青山与时代共鸣
记者 李忠 摄
杭州日报讯 今年是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8月12日,大地长歌——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艺术展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开幕。同一天,“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系列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画火热生活 颂人民赞歌
200余件作品共谱“大地长歌”
“大地长歌”——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艺术展,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指导,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学院、湖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以艺术之笔勾勒二十年来浙江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与辉煌成就,描绘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绿水青山不仅是我们的家园,更是我们美术事业的工作现场和远方。”开幕式上,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如是说。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二十年来,浙江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发展模式从传统路径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模式逐步转变,成功绘就了绿色发展的时代长卷。本次展览筹备历时半年,融合生态环保专家与资深媒体人的专业视角打磨选题,发动获中国美术奖的优秀艺术家、国家级重点创作工程作者、浙江文艺名家计划培育人才、浙江省造型艺术“新峰人才”、中国美术学院优秀青年教师等在内的7支主要创作团队200余名老中青艺术家,深入全省各地蹲点采风,最终创作出200多件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涵盖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数位绘画及大型空间影像装置等多种艺术样式,全面彰显浙江重大题材美术创作的实力与担当。
展览以“青绿之歌”“美丽之窗”“山川之颂”“绿富之路”四大篇章展开叙事。其中,“青绿之歌”关注浙江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践20年间的关键节点和重要事件;“美丽之窗”聚焦湖州这一理念诞生地的实践样本,全方位展现湖州从“先行者”到“示范生”的发展蝶变;“山川之颂”将镜头投向全省域的生态之变;“绿富之路”则聚焦生态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此次大型主题创作尤其重视艺术描绘与百姓故事的融合,画火热生活,颂人民赞歌,生动挖掘我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山川之变、群众之力、生活之美、社会之进,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本次展览在浙江省文化会堂(浙江展览馆)4、5、6、11、12号厅展出,将持续至9月2日。
山水行动 大地之歌 壁路薪传
三展联动绘就生态文明画卷
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亮相的“浙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年系列展”,包含三大主题展览,分别为“山水行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以及“壁路薪传:中国美术学院敦煌艺术藏品及文献研究展”。
系列展旨在通过将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深度结合,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艺术表达,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在不同艺术行动中的实践成果。
其中,“山水行动:新媒体影像装置艺术展”在美术馆一、二层展出。展览以“山水宣言”作为序章,分为“诗性共通的语料”“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以有情观无情”三个篇章。展览呈现的是以山水影像为主的综合艺术创作,这些作品是由艺术家高世强带领的山水影像创作集体共同创作,他们自2016年启动“山水行动”计划后,便一直坚持创作至今。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表示,“‘山水行动’是中国美术学院发起的一项长期创作与研究的影像计划,目的是将中国人的山水经验及其背后的世界观在当代活化,并传递给世界。山水影像创作集体把山水视为一门关于世界观的艺术,多年来在全国各地的山水间持续开展影像实践,运用多种数字影像技术进行当代山水艺术创作,试图积累山水经验,激活山水精神。”
在美术馆负一楼展出的“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展览,以矩阵形式呈现了2025年的百余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从生态建设、自然守护、乡土共筑、在地发声、文旅融合、文化激活、文艺扎根、城市进化、民生普惠、育见未来的多元视角,将每个实践案例置于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讲故事,以图片、文字、视频、实物展品相结合的丰富形式增强感染力,生动体现美丽中国建设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同期在美术馆三楼还展出了“壁路薪传:中国美术学院敦煌艺术藏品及文献研究展”,该展览是文旅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展览根据时间脉络,分为 “砥砺行”“薪火传”“满庭芳”三个部分,围绕多年来学校师生校友传承发展敦煌艺术这一主题,充分发挥学校在藏品及文献积累方面的传统优势,利用留校作品、档案文件、教学笔记等资源,共展出103件作品和90余件文献,着重展现了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代表的现当代高等美术教育机构对敦煌艺术的保护、研究与传承历程,阐释了现代美术教育中中国传统艺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多种路径,彰显了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