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市场里的暑假:一场团聚与成长的夏日旅程
都市快报讯 九堡,杭州的“东大门”。位于九堡核心商圈的上城区九堡街道数字时尚产业社区,0.5平方公里内集聚了E7杭州时装中心、杭州国际服装城、浙江华贸鞋业服饰城、9意法女装中心、九天环北服装城、9意法鞋城等7个大型专业市场3200余家经营户,是九堡辖区商铺最集中、人流量最大的产业集聚区,充满烟火气息和时尚气质。
每到暑期,很多在这里从事服装鞋帽批发和零售的商户,都会把放假的孩子带来市场,其中有不少是从老家来和父母相聚的“小候鸟”。他们从外省跨越千里,飞抵父母经营的服装市场,在人群熙攘和衣架丛林间开启一场团聚与成长的夏日旅程。
杭州国际服装城,9岁的段建芃和爸爸推着挂衣架,准备去路边出摊。
杭州国际服装城,两个小女孩躺在一辆运货推车上看手机。
浙江华贸鞋业服饰城,坐在运货推车上玩耍的孩子们。
中午时分,杭州国际服装城客流不多。郭婧馨、郭天翊姐弟俩和妈妈围坐在自家女装店里的一张小方桌旁,吃着卷馍。一张面饼皮,包上绿豆芽、酸辣土豆丝、辣椒炒蛋等菜,卷起来吃,就是他们的午饭。
一个多月前,姐弟俩从安徽阜阳老家乘火车来到杭州,和爸爸妈妈相聚,开启了又一个在服装市场里的暑假。
杭州国际服装城,郭天翊(中)和姐姐郭婧馨(左)在妈妈的服装店里吃午饭。
“我最喜欢吃妈妈做的格拉条和卷馍。”弟弟郭天翊说。在老家,他们和爷爷奶奶一起住,姐姐上初中,弟弟读小学。近半年没见父母,像这样团聚吃饭的时光,他们非常珍惜和满足。
比起弟弟,姐姐郭婧馨显得有点腼腆,“在老家的日子里,我每天都很想爸爸妈妈。”她低着头说,“我只想好好学习,争取以后考杭州的大学,这样就离爸爸妈妈近了。”
杭州国际服装城,段建芃在妈妈的女装店门口做作业。
E7杭州时装中心,7岁的浩浩看着姑姑玩手机。
浙江华贸鞋业服饰城,一个小女孩走在服装店的挂衣架之间。
杭州国际服装城,张洛菲在妈妈的鞋店里帮忙整理摆放样鞋。
9意法鞋城,午睡的小女孩。
九堡服装批发市场里的商户很多都是“80后”“90后”,他们的孩子,有的在杭州上学,也有一些在老家,繁忙的工作让他们和孩子聚少离多。
放暑假的孩子们,打破了市场平日里的单调,也为劳碌的父母带来快乐和慰藉。他们和父母一起待在店铺,有的躲在角落做作业、看手机,有的在市场里奔跑玩耍。
E7杭州时装中心,一个小男孩在妈妈的服装店门口做作业。
9意法鞋城,围坐在一起看手机的孩子们。
浙江华贸鞋业服饰城,玩游戏机的孩子们。
浙江华贸鞋业服饰城,一个小女孩坐在箱包店门口的地上看手机。
杭州国际服装城,两个小女孩在闲置的纸箱里翻找,之前她们刚找到一枚硬币。
和郭家姐弟一样,9岁的段建芃老家也在阜阳,目前在黄山读书,住在阿姨家,离杭州只需一个半小时的高铁。
两家的店铺相隔不远,吃完午饭,段建芃都会过来找郭天翊玩。也只有到了暑假,两个小老乡才能在杭州重逢。
杭州国际服装城,段建芃在妈妈的女装店里吃午饭。
杭州国际服装城,郭天翊(右)和段建芃在服装市场里玩耍。
杭州国际服装城,宸宸和小伙伴在服装市场里玩“弹棋子”游戏。
九天环北服装城,两个小男孩在玩滑板。
杭州国际服装城,结伴玩耍的孩子们。
虽然每天都在服装市场里,但他们并不觉得无聊。段建芃说:“可以看书,可以做作业,可以找小伙伴玩,还可以去夏令营。”
他口中的“夏令营”,是由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食叙境迁”社会实践团队与九堡街道数字时尚产业社区联合举办的“九翼同行”小候鸟暑期公益夏令营,这个暑假面向周边市场里的流动儿童免费招募,活动地点就在社区。
在社区举行的夏令营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结对陪伴、辅导孩子们。
在为期两周的夏令营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与17个孩子分组结对,围绕“家庭菜谱与成长故事”主题,一起在桌布上画出熟悉的家乡美食,用黏土捏出最爱的家常菜,将家庭生活记忆的关键词拼贴成诗歌,走进市场向摊主们提问采访……每天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结识了一群新朋友,度过了一段特别的夏日时光。
7月25日,为期两周的夏令营举行结营仪式。
鞋店老板倪宝金特地陪女儿梓晗参加了夏令营结营仪式,孩子们在舞台上合唱《小美满》的时候,他全程用手机记录。他说:“夏令营办得真好,她回来做作业都认真多了,可惜时间太短了。”
倪宝金是福建泉州人,他店铺所在的9意法鞋城,以年轻创业者居多,不少是来自温州、泉州的“鞋二代”,他们也早已把家安在杭州。
这个暑假,一家三口去了一次西湖,看了一场谢霆锋演唱会,但对从小在杭州长大的8岁女儿来说,真正的暑假,是回泉州老家。“我觉得老家比这里更好玩,也更好吃。”过几天终于可以和爸妈回去一趟,梓晗很期待。
9意法鞋城,梓晗(左一)在父母的鞋店储藏间里和小伙伴玩耍。
梓晗向小伙伴展示用彩纸自制的“手机”。
“流动儿童,像蒲公英的种子,在城市的缝隙中寻找扎根的土壤。他们渴望知识的滋养、心灵的陪伴和融入城市的机会。”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教师吕珂漪,是这次夏令营活动的指导老师,长期从事城乡发展过程中的家校关系研究。她表示,越来越多的进城务工者将子女带在身边,在城市上学、生活,“家庭化迁居”已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今年春天,杭州出台新政明确,在杭随迁子女只需凭居住证即可100%入读公办学校,无需再提交社保证明、房产证等,让很多流动家庭告别“入学难”焦虑。
吕珂漪说,通过国家政策的改善和社会环境的支持,要让更多流动人口子女能够与父母“在一起”居住生活,在居住地城市享有公平、优质、适宜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机会,安全、健康地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浙江华贸鞋业服饰城,两个小男孩坐在鞋店门口看手机。
浙江华贸鞋业服饰城,抱在一起玩耍的孩子们。
E7杭州时装中心,一个小男孩拿着一把玩具枪。
杭州国际服装城,君君(左)和菲菲在一家空置的店铺里玩耍,这是她们的“秘密基地”。
杭州国际服装城门口的小吃摊,家长带着两个孩子吃午饭。
E7杭州时装中心,一个小女孩对服装店门口展示的超大羽绒服样衣充满好奇。
傍晚6点,市场里的店铺纷纷收摊关门。段建芃和爸爸,一人推着一个挂衣架,走出市场,准备去门口的路边摆摊卖女装。
“生意不好做,偶尔出来摆个摊,也就两三个小时,主要想让儿子体验一下,希望他以后不要像我们这么辛苦。”段爸爸说。
段建芃熟练地把售价牌夹在挂衣架上,又将一件件女装整齐地排好。经过暑假这些天的耳濡目染,他已经可以报出不同类型服装的售价。
“一件55,两件100,清仓大甩卖,快来看一看!”段建芃拿着衣服,在路边大声吆喝。一位姑娘停下电瓶车,一边挑选一边砍价。“都是批发价,已经是季末清仓,不能再便宜了。”段建芃没让价,最终这单生意还是做成了。
落日西沉,暑气未退。父子俩站在路旁,看着人来车往。
“我晚饭想吃烤鸡。”段建芃突然说。
“你再卖出两单,我就让妈妈去买。”爸爸回答道。
再过十多天,段建芃就要回去上学了。他说喜欢暑假,喜欢来杭州,毕竟是一年里能和爸爸妈妈待在一起最久的时光。
这个夏夜,段建芃做成了三单生意,卖掉了四件衣服,并如愿吃上了烤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