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之路”成“夺命之路” 苍山悲剧拷问特殊儿童保护之责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程慧雨

近日,7岁孤独症男童在云南大理苍山参加夏令营时走失的消息牵动了所有人的心,最终,奇迹没有发生,孩子不幸遇难。这起事件绝不能简单归结为一场“意外”,而是必须追问:社会为特殊儿童提供的所谓“关怀”,是否真正配得上他们的脆弱与信任?

目前,涉事夏令营机构的负责人和老师正在接受多个部门的调查,其暴露出的问题令人震惊。这个叫“明日之光”的夏令营,打着“治愈孩子”的旗号,其实组织方疑似为家政公司,连教育部门的审批都没有。这不是胡闹吗?虽然户外活动确实是感统训练的一部分,但在苍山这样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野外环境中,机构仅安排四个“老师”照看七名特殊儿童,这种安排完全暴露了对孤独症儿童安全风险的无知。相关数据显示,孤独症儿童的走失率是普通孩子的3倍,80%走失发生在户外,他们可能因感官敏感或突发行为而脱离监护。更令人揪心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像这次遇难的孩子一样存在语言障碍,即便走失也无法主动求助。

国际自闭症安全联盟明确规定,自闭症儿童在高风险环境中需配备1:1的专属监护。这并非苛刻要求,而是基于对特殊儿童安全保障的科学考量。稍有育儿常识的人都知道,即便带领普通青少年爬山,都需要全神贯注、时刻保持警惕,更何况是照护这些在沟通、认知和行为上都有特殊需求的孩子?主办方这种疏忽无异于将孩子们置于危险境地。令人忧心的是,目前仍有许多机构和家长沿用照护普通儿童的照护标准来对待孤独症儿童,这种侥幸心理必须彻底摒弃。对于特殊儿童而言,任何户外探索活动都必须严格遵守“有保护的冒险”这一基本原则,在真正做好安全准备的前提下开展。

从更深层次剖析,这起事件反映出社会对特殊群体的保护机制仍存在结构性短板。我国有超1300万孤独症患者,但针对他们的公共安全网络却漏洞百出。公共场所防走失系统不健全、监护人救济渠道有限、专业机构数量不足……当一座城市能为宠物植入芯片,却无法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定位手环时,所谓的人文关怀需要打上问号。

涉事机构自然难辞其咎,他们的失职毋庸置疑,但部分舆论将矛头转向了孩子的父母,指责他们不负责任,甚至恶意编造“阴谋论”。这种对受害家庭的二次伤害,不仅冷酷无情,更折射出社会对孤独症家庭困境的普遍无知与偏见。据了解,这个孩子在北京治疗期间,父母辗转多家机构,每月花费高昂。此次选择夏令营,也是希望借助自然疗法帮助孩子改善症状,甚至特意安排外婆全程陪同。谁能想到,一次满怀期待的尝试竟会以如此惨痛的方式收场?此刻,最撕心裂肺的莫过于这个家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理解与安慰,而非在伤口上撒盐的苛责。

守护“星星的孩子”刻不容缓。社会各界必须深刻反思,从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到提升公众对特殊儿童的认知与接纳,再到建立健全特殊群体保护机制,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些具体而微的措施,才是照亮他们回家之路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