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会“站”与“坐”之争:寻找激情与文明的平衡点

原创 杭州网、杭州通客户端
浏览量
作者:高婷婷

今年杭州的演唱会市场持续火爆,上半年已举办51场大型演唱会,目前杭州“演唱会经济”指数位居全国第三位,带动文旅综合消费45亿元。然而,亮眼数据的背后,一场关于观演文明的讨论正在发酵,日前在谢霆锋杭州演唱会中,内场有观众因坚持站立观演引发热议,类似纠纷在其他歌手的演唱会中也屡见不鲜,对此,网友意见不一,有人抱怨“全程看背影”“听隔壁唱完一张票”,有人则认为“花钱凭什么不能嗨”“演唱会就是要享受氛围”。

其实,无论“站”还是“坐”,都是消费者的合理诉求,关键在于找到激情与文明之间的平衡点。演唱会不同于音乐会,互动性正是其核心魅力所在,如在伍佰、五月天等歌手的演唱会全场起立合唱已成默契。问题在于,部分观众想站立“嗨”唱时可能遮挡后排视线,而全程跟唱、挥舞荧光棒或高举手机拍摄也会影响他人观演体验。文明观演是要在安全的前提下释放自由和激情,同时尽量减少对他人的干扰。观众需要尊重差异、互相体谅,例如在快歌时起身互动,慢歌时落座欣赏,前排观众控制站立频率避免大范围遮挡;跟唱时注意音量,拍摄、挥舞荧光棒时注意幅度;禁止踩椅子、拥挤推搡等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通过细节上的互相包容,共同营造热烈而有秩序的观演氛围。

这场争议的根源是演唱会市场快速扩张与配套管理滞后的脱节。如今演出场次和观众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主办方却仍停留在“不出安全事故”的粗放管理阶段。内场区域划分的同质化、票务分配机制的粗放、现场引导的缺位,在无形中激化了观众间的冲突。

破解这一困境需要多方协同、创新管理思维。主办方应当探索更精细化的区域划分,如借鉴海外经验,将内场划分为“摇滚沉浸区”和“静坐观赏区”。票务平台可以在售票系统中设置“观演偏好”选项,通过算法为相似偏好的观众集中分配座位。此外,演出行业、演出人员应当提前发布观演指引,通过票面提示、媒体宣传等方式,明确不同区域的行为规范,引导观众文明观演。

文明观演并不是要压抑激情,而是为激情找到适度的表达方式;不是要统一行为,而是为不同需求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当台上歌手倾情演出,台下观众有秩序地尽情投入,这样的演唱会才是值得回味的文化盛宴,优质的观演体验也将为演唱会经济注入更持久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