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用“柔电新语”在孩子心间播撒下科技与文化的种子
如何让高深的科学知识走出实验室,走进寻常百姓家,特别是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是科普宣讲者面临的重要难题。近日,中国计量大学“柔电新语—光伏未来”科普宣讲团从趣味性与专业性相济、教育性和科普性并进、人文性与科学性交融视角出发,通过趣味讲解、实物展示、科普互动、动手体验四大特色环节开展科普宣讲活动。
在白杨街道晨光社区活动室里,“手作之光”的桌子上摆放着由宣讲团成员自制的简易旋涂装置,意在把柔性光伏板DIY微观实验带进社会和家庭。孩子们亲手用装置旋涂纸片,等涂层干透就动手把纸片剪成各种可爱形状。这一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实验室制备电池的环节,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9岁的小朋友乐乐,用滴管把红黄蓝三种染料混在一起,突然想起什么,拿起剪刀把干透的薄膜剪成了小兔子形状:“老师你看,像不像剪纸?”宣讲团成员小赵笑着点头:“对呀,这就是把咱们的非遗剪纸结合起来,又好看又有意义。”很快,孩子们充满创意的剪纸摆满教室,有窗花样式,有生肖造型,上了一堂精彩的“科技+非遗”课。
在白杨街道云滨社区活动室,“积木解构”专区热闹非凡。宣讲团成员小胡将积木和橡皮泥一一分发到孩子们手中。三年级学生浩浩所在小组率先行动,他们先用黄色积木搭建出导电玻璃层,接着依次叠加上浅蓝色积木、蓝色积木,分别作为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层,依次搭建顺利完成了电池模型的搭建。小胡拿起做好的模型,耐心讲解道:“大家瞧,把复杂的电池拆解成这样的模块,搭建起来就跟搭积木一样轻松易懂。”孩子们受到启发,纷纷开始动手尝试。有的孩子发挥创意,用橡皮泥为模型增添了“装饰层”;有的孩子则选用色彩对比更强烈的颜色给积木上色。在欢乐的搭建过程中,孩子们轻松记住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类“三明治”的结构。
“赤芯华章”展台前,宣讲团成员小俞用模拟太阳能设备照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驱动能源,为精心制作的爱国主题光影模型供电,小朋友欣怡指着模型上闪烁的灯光:“灯光围绕着天安门、党徽和中国地图闪烁呢!”
星华幼儿园的教室里,“光合机杼”系列展成了孩子们的乐园。用强光模拟太阳光驱动舂米水车刚转起来,小朋友指着木轮问志愿者小程:“它为什么不用人推呀?”小程蹲下来指着电池板说:“因为它吃了‘太阳能量棒’,比以前的水车更环保。”孩子们围着看水车带动石臼上下摆动,小程补充道:“这是老祖宗的智慧,现在用太阳能让它变厉害,这就是咱们的文化自信呀。”
“月球车来啦!”宣讲现场,“玉兔号”模型缓缓驶入场地。宣讲团成员以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驱动能源,让“玉兔号”月球车模型在科普宣讲现场航行,展现航天强国硬实力,厚植青少年对中国航天认同感。“比我玩的遥控车更有科技感!”四年级学生华宇瞪大眼睛,宣讲团成员小曹立刻接上:“当然,这是咱们国家自己造的,以后还会有更厉害的航天设备!”孩子们的欢呼声里,满满都是对航天强国的自豪。
太阳能机器狗一亮相,就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它不用充电吗?”宣讲团成员小张笑着说:“只要有阳光,它能一直动。”突然,二年级学生乐乐举手:“姐姐,宇树科技的跳舞机器人,能用这个电池吗?”小张眼睛一亮:“你这个想法太棒了!以后说不定真能实现呢!”这个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有的说要给机器人装“太阳翅膀”,有的说要让它在太阳下跳一整天。
活动结束时,负责宣讲团实践指导的王老师看着孩子们带走的作品——非遗剪纸光伏板、积木电池模型,欣慰地说:“我们不仅科普知识,更想让他们知道,科技能和文化结合,能为国家出力,还能实现各种奇思妙想。”孩子们挥舞着手里的作品,眼里闪烁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