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款年贴息1%,买车、旅游等八大领域都能享受,多家银行9月1日起执行
都市快报讯 8月12日,财政部、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同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三部门亦同步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两项重磅措施的落地,标志着从服务业经营主体到个人消费者的贴息政策“组合拳”正式启动。
政策规定,对于实际用于消费的贷款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以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服务业经营主体的贴息比例同样为1个百分点,单户享受贴息的贷款规模最高可达100万元,范围主要包括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8类消费领域服务业。
两项政策在贴息比例设定上保持一致:年贴息比例均为1个百分点,且贴息资金由中央财政承担90%、省级财政承担10%,既体现政策力度,又兼顾央地协同。
今日,记者询问了在杭各大金融机构有关个人消费贷款发放的情况,已有多家银行进行了积极回应。比如,《中国银行关于落实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公告》中明确提及,将于2025年9月1日开始,针对符合政策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工作。后续将通过中国银行官微、官网、营业网点等渠道公布办理流程等实施细则。
中国建设银行在公告中称,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通知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在建行办理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没有委托官方渠道以外的任何机构、人员代为办理,请广大客户谨防各种形式的诈骗,保障财产和信息安全。具体事宜将及时在建行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点等渠道发布,敬请留意。
兴业银行表示,“正在抓紧制定有关操作指引、实施细则,相关事宜后续将在我行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网点等渠道发布,敬请留意。”
此外,农业银行、浙商银行8月12日公告称,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根据方案,共有23家金融机构入围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23家贷款经办机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较大、经营管理规范,主要由它们执行落实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有助于贴息政策在短期内快速惠及居民。下一步,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应加强央地协同,积极安排财政资金,对属地金融机构发放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实施贴息,扩大贴息政策覆盖面和可得性。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李一帆则认为,“个人消费贷款贴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的借贷成本,减轻还款压力,从而提振信心,不断释放消费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