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极岛》票房突破2亿元 83年前的跨国援救 要“让全世界知道”
杭州日报讯 上周五,电影《东极岛》正式公映。
这部取材于83年前中国渔民冒死营救英军战俘真实事件的作品,让不少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屡屡热泪盈眶。从去年大热的《里斯本丸沉没》到票房已经突破2亿元的《东极岛》,同一个历史事件的不同表现形式都获得了观众青睐,也让这段写满中国人血性与善良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
首映“云路演”主场设在浙江 再现跨越国界的人性光辉
8日晚,电影《东极岛》举行了“让全世界知道”云路演。导演管虎、费振翔,出品人及总制片人梁静,演员朱一龙、吴磊、倪妮齐聚舟山普陀——这片故事的发生地,通过云连线与北京场的观众深度交流,全国888家影院的观众惊喜加入,共同见证这场“重返历史现场”的感动。
影片取材自二战时期发生在中国舟山海域的一段真实历史:1942年,一艘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的日本货轮“里斯本丸”在舟山群岛附近被潜艇击沉,上千名战俘被封锁在船舱内,命悬一线。危难之际,东极岛上的渔民不顾生命安危,毅然驶向深海救人。影片不仅将侵略者的罪证清晰呈现于银幕,更深刻展现出中国普通百姓在危难时彰显的善良与担当。
83年前,完成这一“惊天壮举”的198位渔民始终默默无闻。“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这段历史知道的人并不多。电影作为传播媒介,可以普及真相,让这段写满中国人血性和善良的故事,被全世界看见!”管虎透露,接下来《东极岛》还将在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上映。
“拼了命”地训练与尝试 用诚意还原历史
《东极岛》经过6年筹备,7个月拍摄,水下戏份均为实拍,实景搭建了渔村场景和“里斯本丸”号运输船,演员更是提前进组练习水下闭气……影片以工业化制作与精心演绎,将83年前这场跨越国界的救援行动呈现在全球观众面前。
作为一部讲述海上营救的作品,片中紧张刺激的水戏占比高达40%,且水下场景全部实拍,创下华语电影最长水下拍摄纪录。回顾拍摄过程,管虎说,“曾尝试过在无水环境拍摄,再通过特效模拟水下效果,但是人在水里的肌肉反应、血管反应和在干燥环境中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下决心在水下实拍。”
“演员们‘拼了命’地训练,剧组‘拼了命’地尝试各项技术、设备,一边探索,一边前进。”全片的水下拍摄时间长达70天,演员和摄影师每天泡在水里的时间超过10小时。
主演朱一龙表示,这段历史对他极具吸引力,“电影的口号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是英雄’。中国正因为有这样的人民,才能在经历艰难困苦后越发强大。”
为了演好阿赑这个野性与血性并存的角色,朱一龙挑战自由潜水极限训练,每天去实地勘景。为了能够保持拍摄时的松弛感,他在教练的指导下和吴磊在9米深的水里玩过“石头剪刀布”,在相对轻松的状态下逐渐提升能力。
为了还原历史场景,剧组更是“唤醒”了舟山濒临失传的传统木船制造技艺。总制片人梁静回忆,掌握这门技艺的匠人已寥寥无几,剧组走访多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与民间手艺人,埋头苦干3个月,最终造出十几艘能真正下海的渔船。
剧组还在东极岛上还原了1942年的渔村风貌,拍摄时正值盛夏,车辆无法到达取景地,所有的建筑材料、拍摄设备,全部要靠肩扛手提,虽然成本巨大,但管虎认为这是值得的,“这样能让剧组快速进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