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绩当“素颜”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朱曼嘉

马克思说:“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在基层,有不少汇报材料的制作,只是为了“撑场面”,让工作汇报“看起来很美”。这些形式大过内容的“花式汇报”,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叠加了厚重的“滤镜”,难以反映真实的情况,既滋长“内卷”和攀比的“歪风邪气”,也向基层干部施加了有形的工作重担与无形的精神重压。“美颜”易得,民心难求,简单、大胆亮出“素颜”政绩,才是基层工作的应有之义。

考核去“虚焦”,实效为标尺。若制度体系沉迷于“酷炫特效”,痴醉于相互模仿与攀比,基层难免会陷入“为了做而做”的怪圈。制度当好“指挥棒”,需将考核的重点聚焦在“实绩实效”上。各单位要建立相应制度,对各项工作指标进行综合评估,建立“负面清单”,平衡好实际与需要、投入和效果,推动基层工作中的视频、PPT“减量、减费、减负”,禁止为一些常规检查、无实质进展的工作制作视频和PPT,形成由上而下的刚性约束。

政绩卸“滤镜”,实情在一线。只有从“美容师”“特效师”“粉刷匠”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挖根源、求实效、纾真困。江西省吉水县某地在进行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时,全镇的村支书都要做PPT述职,这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做法立即陷入了网络舆论的“暴风眼”。民意民情是政策延续的“氧气瓶”、治理工作的“警报器”。采用新技术新方式为工作赋能无可厚非,但干部应始终铭记它们只是工具,泥土才是根基,双脚离开了泥土,便会看不清真实的民情。广大基层干部要用“肉眼”去拜读基层这本沉甸甸的书,细“品”精“研”,炼就“火眼金睛”直视民生百态,在矛盾“窝”里找出问题,在群众身边找到答案。

汇报弃“精修”,实绩即答卷。基层工作不是比谁的工作形式更多样、结果展示更花哨。政绩展示应摒弃“唯美主义”,拥抱“实际主义”,把工作有效落到实处,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有领导干部接地气地喊话“口头能说清的事,折腾啥PPT?”被网友誉为教科书级的纠偏。宁波市北仑区谢家岙村创设“村务直播间”,不剪辑、不美化,节省了大量资源,重在当场高效解决村民问题。基层应当倡导学习“解决问题比形式和包装更重要”的实干哲学,把“雕琢”视频和PPT的时间用于提升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精益求精,争取干一件成一件。因为扎扎实实的政绩,才是当下该持之以恒追求的“素颜”,也应是这个时代最务实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