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84公斤!创全国纪录 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新品种不一般
日前,从浙江农业之最委员会办公室传来喜讯,由位于富阳的中国水稻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常规早籼稻新品种“中组100”在测产中,攻关田最高亩产和百亩方平均亩产分别达到850.85公斤和838.84公斤,首破800公斤大关,刷新全国早稻百亩方高产纪录,并一举打破了2024年“中组100”创下的攻关田最高亩产754.36公斤的纪录。
据测产专家组组长戴其根介绍,本次测产是在百亩方选三块1亩以上的田,每块田实割称重,再取500克以上样品,带回浙江省种子管理站测定水分和杂质,折算成标准含水量。“百亩方亩产代表该种植户这畈田的平均亩产水平,攻关田亩产则代表着这片田内的最高亩产水平。”戴其根强调。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专家认为,“中组100”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在于坚持了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有机融合。比如,精准播种、智能化育秧,准确调控每亩基本苗和有效穗;厚沃耕作层,水肥精确施用,优化群体结构;采取“浅湿交替”模式,增施钾肥和硅肥,提升水稻抗逆能力。
“中组100”生育期111.7天,具有较矮的植株,繁茂的长势,较强的分蘖力,大穗大粒促丰产,后期青秆黄熟、转色好、谷色黄亮等特性,还具备熟期适中、抗倒性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等优点。今年3月,“中组100”入选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的2025年度超级稻确认品种名单,全国仅有13个品种上榜。
“中组100”的主要培育人、中国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梁燕透露,由“中早25”与“浙1345”杂交选育而来的“中组100”,不光保持了“中早25”的广适性,且在产量上具有更大潜力。这次测产显示,其有效穗数26.45万,每穗实粒数142.21粒,理论产量可达到887.46公斤。
“此次‘中组100’高产突破,不仅刷新全国早稻单产纪录,更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挖掘水稻增产潜力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水稻大面积提产增效提供了技术模式,让‘中国饭碗’装得更满、更稳、更优质。”中国水稻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