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卖豆腐遇见短视频

原创 杭州网
浏览量
作者:钱灵燕

因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乡村空心化问题日渐严重,大量青壮年进入城市,导致不少村庄出现大面积空巢老人,他们的情感需求成为社会焦点。一些乡村出现短视频红人,她们的真实质朴又带有一定商业化属性。在河南新乡,27岁的李福贵开着一辆满载豆腐、蔬菜和点心的小货车,穿梭在太行山村落。视频常以“打豆腐的来了”开场,乡音更显博主的真实与亲切。

一桩桩生意背后,蕴含着热心和陪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农村60岁以上人口约1.21亿,空巢老人占比过半,部分农村超70%。一些空巢老人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不但没有生活照料,连心灵慰藉都成了难题。李福贵的视频之所以让人感动,在于记录留守老人真实生活的同时补足了他们某种情感空缺。她不仅售卖生活必需品,还帮老人晒麦子、代打电话、代购药品。此外,视频也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城市人认亲的窗口,有网友通过她的镜头看到自己爷爷奶奶、父母,托她转达一声问候。她的存在,让被遗忘的乡村角落重新被看见,让更多人意识到,当下乡村振兴更要注重人文因素的注入。

一条条互动中间,闪耀着初心和对未来的向往。李福贵的爆火是短视频时代“真实即流量”的典型案例。她的视频没有刻意设计的剧本和专业的拍摄,只有平淡的乡村生活和少量的互动。这份真挚与憨厚反而是她走红的关键所在。流量经济,在客观上放大了善意,也会产生异化效应。一方面,李福贵的故事被央视广为播报,引起人们对家乡老年人的关注,进而掀起一部分人帮扶老年人的浪潮;另一方面,当“助农”成为流量热词,个别账号也难免被贴上“温情营销”的标签。与其苛问真假,不如把焦点转回现实本身,让流量学会“减速”,让热度适当“留白”,希冀更多乡村网红在掌声之外仍能保有原本的宁静节奏。

一幕幕镜头之外,流动着真情和希望。不同于一般的乡村网红,李福贵虽然会记录乡村,但是更多时候是用行动回馈乡村。相较于一些网红为博眼球博流量以更低的价格买进再高价卖出,她选择用低价销售,甚至半卖半送。李福贵的案例也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有相关地方部门根据本地情况开展帮扶行动,如宁夏固原市隆德县“空巢老人立体照护”项目和山西吕梁市岚县“幸福堡垒”日间照料中心,就是有益实践。而像李福贵这样的“网红”,可借助于新媒体连接起城乡,在传递乡土美之余,还可将这里的需求直呈于广大网友面前。如能将政府主导、网红发力和社会广泛参与三者联合起来,必然会对推动乡村振兴起到一定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