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点赞文二菜市 农贸市场如何让老年人和年轻人都爱逛?
近日,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司长李佳路一行赴杭州市西湖区文二菜市,进行商贸流通体系文二菜市试点调研。李佳路对文二菜市取得的良好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表示高度赞同。
在电商冲击与消费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农贸市场如何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文二菜市正在打破空间功能边界,从单一食材采购场所走向复合型社区生活中心。
文二菜市将两栋建筑整合为一个整体,在保留生鲜零售核心功能的基础上,植入了共享厨房、特色餐饮、文创书店、咖啡茶饮等多元业态。沿街逛一逛,就能遇见本地小吃、咖啡馆、小酒馆、炒货店、修理铺等小店。
有着20多年历史的文二菜市,已经和附近的居民形成了一条感情纽带。改造后的文二菜市在丰富业态的同时,保留了原来配钥匙、缝衣服、修鞋子等摊位。这一招,留住了老客户这个基本盘。
在区域上,文二菜市也做了细致的划分:A馆主营蔬菜、水果、熟食和副食,B馆主营肉类、水产、生鲜。档口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区域,每一块区域都有主题色。
买完菜,还能享受“代炒服务”——每道菜支付10-18元的加工费,就可以找商户现场烹饪。这一招,解决了年轻人“想吃家常菜又不想下厨”的痛点。而这种模式延伸出的社交属性,也让农贸市场成为年轻人的社区食堂和下班后小聚的地方。
“安全是菜市场经营的底线。”文二菜市负责人徐峥晖介绍,文二菜市的一根葱都是检测过,安全可靠的。一年下来,菜市有一千万条抽检信息。
文二菜市通过空间重塑、业态升级等“招式”,将传统菜场转型为集食材采购、餐饮体验、社区交往于一体的现代生活服务中心,既能满足市民对烟火气的眷恋,又能承载年轻人对品质生活的向往。
现在,年轻人已经把文二菜市视为探索城市的新入口:先在多巴胺配色店铺前拍照,打卡菜场的咖啡、小吃,再去西湖边看落日。这条融合市井烟火与湖光山色的路线,正在成为外地游客来杭州旅游的“新游线”。